□王福来
王献唐(1896~1960)字献唐,号凤笙。我国著名图书目录学者、金石学家。11岁时来到
青岛入礼贤书院学习,后以《商务日报》和《山东日报》
特派记者身份长驻青岛。1929年起担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1949年后,参与山东省博物馆的筹备成立。1994年,从济南移陵至青岛,安葬在浮山脚下。所著作品编入《王献唐遗书》。
我的祖父一生有四个儿子,他对儿子们要求很严,是一位真正的严父。
记得小时候每年两次随家父、家母从青岛到济南探望祖父、祖母,我一到祖父面前就可以扑到他的怀中撒娇,家父则双手垂立 ,恭恭敬敬向祖父请安。祖父询问一下家父的近况之后,就说“去看看你娘去吧。”家父才从祖父的房中退出去看祖母。我的小叔王文华更是怕他父亲,他每年去看我祖父时,不知道什么原因总是在我们之后,在我的记忆中,他问候完祖父,总是要擦擦头上的汗珠,再去看望祖母。
祖父的房间里有十二个大书箱,每个书箱上都刻着字,书箱摞起来,紧靠着墙壁,煞是壮观,里面是一张大睡床,床箅子是棕绳的,床靠墙的一面总是放满了书籍。墙上挂了许多字画,这些字画我记得是经常换的。只有一幅不换,是山东才女姜淑斋的草书。祖父说:“这是三大才女之一姜淑斋(还有李清照、朱淑真)十七岁时的作品,真是龙飞凤舞,其味无穷,可惜她在23岁时就辞别人世了。咱山东出这样的才女,真是我们山东人的骄傲。”在床头旁有个床头柜,柜上有一盏台灯,不知道为什么我总觉得那台灯24小时都亮着。还有一个大大的烟灰缸,里面经常有许多烟头,床头柜上总有一本翻开的书。我每次看到祖父他都是在看书。床旁有一张藤椅,祖父经常坐在藤椅上闭着眼睛,嘴上吸着香烟,静静地思考着什么。当他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家里人是不敢进他的屋的,只有我可以在他的周围玩耍。
祖父很少穿中山服等现代服装,基本上是穿大褂,一年四季他都穿深蓝色的大褂,只是在冬天加上棉袍而已。大褂的前后襟很长,直达祖父的脚腕,冬天我们去看望祖父的时候。我特别喜欢钻到祖父的大褂襟下,抱着祖父的腿,大褂里面真是很温暖,感觉舒服极了。祖父的脚很大,市面上很难买到他穿的鞋,济南解放前,祖父的鞋大部分是定做的,济南解放后,他穿的鞋一般是我母亲给做的。祖父特别喜欢我母亲做的鞋,因为那鞋又大又肥,偶尔母亲做的鞋没有及时送来,想给他换双新鞋,那可是真难。听祖母说,好不容易从市场上给祖父买双鞋,让他试试都难,他宁肯穿补了无数次的旧鞋,也不轻易换新的。
晚年的祖父身体不好,经常住院。1960年11月13日,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11月15日祖母、父母和我在祖父的病床前待到晚上8点多,突然,祖父清醒了一些,他睁开眼睛,四处看着,母亲轻声地问:“找福来?”祖父点点头,我连忙爬到了祖父的面前,将耳朵贴在祖父的嘴旁,祖父看着我说:“念书,念书,念书……”我用劲地点了点头,祖父就闭上了眼睛。这是祖父一生中最后一句话。看见祖父闭上眼睛,我想可能是他累了,要睡会,就同祖母一起回家了。谁知道,祖父第二天便去世了。
祖父与青岛有着深厚的感情,晚年他病重的时候,还对我们说:病好以后,我就回到青岛,在崂山找块地,盖间小屋,在里面读书,写字,画画,了此一生吧。1992年,祖父的生前愿望终于实现,经过我母亲多年的努力,祖父的灵柩回到了青岛,并于1994年安葬在青岛大学后面的浮山脚下。后来父亲的灵柩也迁葬在祖父旁边,陵墓背山面海,环境幽静,学生琅琅的读书声悠悠可闻,回想祖父生前最后一句话,心想他这下应该可以安心了。(本文作者系王献唐之孙)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