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
APEC会议召开之际,
青岛也正处于
对外开放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目前,青岛正在从单纯的“引进来”向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转型。如果说“引进来”是之前对外开放30年的主旋律,那么“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就是此后30年的最强音。
青岛市商务局研究发现,随着时代发展,青岛的开放,前30年主要“引进来”,而今是深耕“走出去”。“青岛对外开放的成功经验是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打造品牌企业”。如今的青岛,有着多个享誉全国乃至世界的品牌,它们大都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启的“引进来”中成长起来的。比如,1984年,青岛电冰箱总厂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技术和设备,青岛电视机总厂决定引进日本松下彩色电视机生产线,由此诞生了海尔与海信两大品牌。如今,它们已经成为青岛这座城市的标签。
青岛的金融业也在“引进来”中逐渐崛起。青岛市金融工作办公室主任白光昭告诉记者,目前全山东省的外资金融机构基本都在青岛,近几年来几乎每年新增贷款都超过1000亿元,在全国同类城市中位于前列。青岛开放过程中出现的名牌企业,如海尔、海信、青啤等都在近年来成立了金融公司。
当下的开放格局已悄然改变。曾经,坐拥港口与政策之利的青岛,成功经验是引进资金与技术,打造品牌。如今,再次出发的青岛,追求的不再是过去简单的“引进来”,而是希望“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青岛过去的招商引资,需要在税收和地价上不断让利,“只有降低人家的投资成本对方才愿意来。”青岛市副市长刘明君说,但如今,投资已经变成“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的选择。除了青岛欢迎前来投资,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欢迎青岛企业前去投资,一些日本投资公司甚至专门来这里设立投资基金公司。
要比肩世界级国际港湾城市,单纯的“引进来”是不够的,未来的青岛,将“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力图打造一个以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工业港口城市。
唯有扩大开放,才能填补差距。为此,目前,青岛推动前湾保税港区与迪拜自由贸易区建立友好工业园区关系,支持海尔、海信等大企业到韩国大田研发特区、美国旧金山湾区硅谷等地建立境外研发中心。
此外,青岛以点带面,着力寻求突破。蓝色硅谷,为世界首倡首建;中德生态园,有中西合作标杆意义;青钢搬迁,生态价值明显;邮轮母港建设,利于港口转型升级;董家口港建设,“再造一个青岛港”;金融改革方面,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通过……
青岛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城市层面的合作也不断加深,从开始的发展“友好城市”到现在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城市”,“结伴”的背后,是青岛更为频繁的城市互动、更深层次的产业融合和更具创新的合作机制。 记者 乔秀峰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