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讯 立夏后贝类成为酒店和小吃摊上销量很大的美食,然而天热贝类很容易死亡,一不小心吃到不新鲜的很易染病。这不,近日济南的李女士和朋友吃完
花蛤后,全身出现了红肿,经医生诊断确诊为食物中毒。近期,山东省食药监管理局针对贝类食物发布了预防贝类毒素中毒消费警示。
天热起来食物中毒病号骤增 一到夏季,呼朋唤友,吃海鲜烧烤喝扎啤成了许多市民消夏饮食的首选。近日,济南市民李女士和朋友到饭店聚餐,席间朋友点了一大盘花蛤。当晚,李女士吃得最多。回到家后她全身就出现了红肿,而且
上吐下泻。李女士当即到附近医院检查。经医生诊断,认为李女士是食用不新鲜贝类造成的食物中毒。李女士表示,当晚的花蛤稍微有一点不新鲜,觉得口味还不错,就没太在意。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近来像李女士这样因食用贝类食品食物中毒的情况不在少数,沿海一些城市则更为突出。据青岛八医中医科王主任介绍,入夏后,食用海鲜中毒的病例增加,有时一天能有三四十个病人扎堆来看病,其中贝类食物引起食物中毒很多。
省食药监局发食用安全提示 青岛八医中医科王主任解释称:“贝类海鲜本身属寒性,一些脾胃虚寒者吃过之后容易出现拉肚子等症状,加之天热贝类更容易死亡和变质,因而食用就更要特别注意。”
近期,山东省食药监管理局特地针对贝类毒素中毒问题发布了有关消费提示,其中提醒:贝类滤食有毒藻类后,毒素会蓄积在体内,尤其在夏秋季节赤潮发生时,相应海域贝类体内毒素增加迅速,造成贝类毒化严重。贝类毒素中毒主要有麻痹性贝类中毒、腹泻性贝类中毒、神经毒性贝类中毒、失忆性贝类中毒,其中以麻痹性贝类毒素对人危害最大。麻痹性贝类毒素存在于扇贝、贻贝、蛤等双壳贝类中,其中毒潜伏期较短,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初期症状主要有口部麻痹、刺痛,肠胃不适如呕吐、腹泻,严重者会出现吞咽及发声困难,甚至因呼吸麻痹死亡。目前还没有针对麻痹性贝类毒素中毒的特效解毒剂。
部分人群慎食贝类食物 “患有口腔溃疡、疖子、腮腺炎、荨麻疹和痛风等疾病的群体尽量少吃海鲜。”王主任提醒,市民在食用海鲜时不宜喝啤酒,否则容易导致血尿酸水平急剧升高,诱发痛风。
王主任提醒市民,“吃海鲜时尽量吃新鲜的,对于已经死亡的贝类食品尽量不吃。海鲜中可能存在寄生虫卵以及加工带来的病菌和病毒污染,所以吃海鲜时一定要做熟。像大虾类要剔除虾线,大海螺要去除苦胆。”
山东省食药监局在有关消费提示中也提到:注意海洋与渔业局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海域赤潮信息,不要捕捞、销售、加工制作有毒赤潮海域的贝类。餐饮业加工贝类时,最好弃掉蒸煮贝类的汤汁。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