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地产 难言刚需

2014-06-12 05:50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 本报记者 李占江  6月10日,第六届中国(山东)老龄产业博览会在济南开幕,来自全国17省、市、自治区的279家企业和养老机构参展,展位320个,涉及养老服务、养老地产、老年产品研发制造等多个行业。

  记者发现,养老地产成了当日最热的主角。与往年相比,养老地产在我省似乎突然热了起来。是"供给创造需求",还是刚需支撑带来产业繁荣?记者借博览会举办之机进行了采访调查。

  "狂热"的养老地产

  老博会现场,来自聊城的大型房地产企业——山东金柱集团占据了会场的中心位置,其位于聊城市茌平县的金柱和佑·千岛山庄颐养中心项目,总面积4000余亩,项目包括机构养老、老年大学、养生文化中心等,能够提供医疗康复、老年护理、精神慰藉等专业养老服务,前期投资10多个亿,总投资在70亿元左右,项目之大,令人咂舌。

  其在养老服务的专业水准上,令人刮目相看。其与一家专业养老服务机构——上海和佑养老集团合作,由对方来提供医疗、康复、食疗等专业服务。收费上,每月一个床位3000多元,高端的7000元左右,这个价格,在茌平不可谓不高。

  与金柱集团相邻的,则是来自烟台的一家大型养老地产公司,其推出的御花园项目总投资5亿元,3400多个床位。不远处,则是来自临沂的一个"养生公寓"项目,细数下来,至少有10多家地产公司出现在老博会上。

  这些参展项目使出各种招数,打出"养老旅游地产"、"养老度假公寓"、"养生休闲公寓"等宣传策略吸引客户,与前几届老博会上,养老地产规模偏小且心不在焉,形成了鲜明对比。

  2亿老年人都是刚需?

  大批地产商进军养老产业,背后看重的是老年产业背后的巨大需求。一家老年公寓宣传说:"中国老年人口去年底超过2亿,到2025年将超过3亿人,老龄人口海啸带来的银发产业发展大有可为。"

  但事实上,老龄产业市场到底有多大,需求有多少,大多是一些主观推断和笼统预测,数据之间差异巨大,缺乏严谨科学的市场有效需求调研。

  "老年人的需求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2亿老年人中,70%为中低收入,老年群体的消费能力还是很低。不少人可能高估了老年群体的消费水平。"

  在今天举行的"中国老龄产业发展前景与构想"论坛上,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给老年地产泼了盆冷水,他举例说,2013年底,新农保城居保覆盖4.98亿人,其中按月领养老金的城乡老年人1.38亿,月人均81元,全年972元。同期,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月人均约2000元,"不要总是说有2亿老人,实际这个数字没有多少意义。"

  不仅消费水平低,而且老年人入住养老公寓的消费意愿也很低。数据表明,75岁以上的老年人只有12%愿进养老院,且前提是生活不能自理。

  "盲目认为老年地产的春天来了,建起那么多高档养老公寓,可没有这么多的高收入群体来支撑,很容易出现问题。"吴玉韶告诫说。

  日本经验与荷兰教训

  论坛上,来自日本的养老专家塩嵜章讲了一个例子,让人印象深刻:日本在养老方面取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正是亲情养老。形象地说,子女与老人的住处最好是"一碗面的距离",从子女家中给老人送去一碗面,面汤送到老人手上还是热的。这是亲情关怀的温度,也许是养老地产规划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如果不是失能不能自理,我不赞成把老年人集中起来,进入养老院。"吴玉韶有些遗憾地说:"美国建了个太阳城(美国最大的老年社区之一),在全世界都推广不开,但在中国,太阳城项目有几百个。"

  山东社会科学院人口所副所长高利平表示,有两件事印象十分深刻:她曾到韩国养老机构参观,对方告诉她,韩国曾经学习西方国家的做法,过度依赖机构养老,大办养老机构,结果发现并不能解决养老问题;在荷兰考察时,该国一位著名社会福利专家沉重地表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造众多养老院,这应该是世界各国在养老问题上应汲取的"历史教训"。

  我国提出了"9073"的养老模型,即90%居家养老、7%社区养老、3%机构养老。"居住型养老机构是‘补充’,应适度发展。"高利平说,目前,养老地产过于重视大型高档次老年福利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忽视社区小型机构设施的发展,"养老设施的发展方向应该是社区化、小型化、多功能,原则是就近、普惠、可得。"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