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 一段暗香

2014-06-13 14:11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我个人认为善不为人知方为善,因为善行是一种关爱,不能伤害到受助者的自尊心。”昨日在得知受捐助者正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自己时,梅先生给记者发来短信表述自己的观点。自6月10日本报刊登寻找“梅先生”的消息后,短短时间内便吸引了青岛、南京、兰州三地的媒体和众多市民加入共同展开寻找工作,其中又涌现出许许多多受梅先生帮助的人,一个个感人的爱心故事被挖掘出。梅先生关爱“城市美容师”的行为受到青岛市环卫部门盛赞,青岛市微尘基金会表示如条件成熟愿成立专门针对环卫人员的慈善基金。

  梅,这种植物自古以来便被人们所爱戴,它与兰、竹、菊,并称“四君子”,以其清雅淡泊、幽芳高洁的品质,为世人所钟爱。它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因其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个性,为世人所敬仰。“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梅……在人们心中,梅早已超脱了植物的本身,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成为了我们所独有的民族印记。而如今,梅,在我们岛城,又被注入了一种特殊的情感。

  几天前便听到了“梅先生”这个名字,起初这个名字并没有引起太多的留意,他的善举并不引人瞩目,然而随着青岛、南京、兰州三地媒体的关注,发起“寻找梅先生”的行动,梅先生的种种善举,这才被一点一滴地发掘出来,一点一滴地积攒着感动。可是在感动的同时,梅先生却愈发神秘,他拒绝媒体的采访,他不愿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他笃信着“善不为人知方为善”,他只想把善作为一种关爱,而不愿意有丝毫伤及受助者自尊的举动。梅先生正如真正的梅一般“俏也不争春”,只用自己的一段暗香,来为岛城的春色添彩,将善意的清气填满乾坤。

  如今,“寻找梅先生”的行动已经告一段落,我们仍然不知道梅先生究竟长什么模样,不知道梅先生家在何处,甚至不知道梅先生究竟是否姓梅,不知道梅先生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然而就像我们当年的“寻找微尘”一样,在寻找“微尘”的过程中,我们却发现了越来越多的“微尘”,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岛城的大街小巷,从2004年到2006年,青岛超过33万人登记了常年参加志愿者活动,近千人获得“国家无偿奉献奖”,占全国获奖人数的三分之一,以微尘、小小微尘、微粒名义的个人捐款占1/10……“微尘”已逐渐成为了一个充满爱心的群体,正如那句话所说的,“微尘是谁并不重要”。

  同样,如今的梅先生是谁,也不重要。因为梅先生可以是忙碌奔波各地的商人,可以是车间里忙碌的工人,可以是三尺讲台上的老教师,可以是炎炎烈日下开车的公交司机,可以是你,可以是我,可以是我们所有人——只要给身边的人一个善意的微笑,给无助的人伸出一只援手,向受困的人献出一份爱心,只要我们心存一份善意,我们就能成为梅先生,只要能够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梅先生”就可以跟“微尘”一样成为我们这个城市的基因,成为又一个时代精神的符号,成为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如梅先生本人的愿望那样,我们同样会在寻找梅先生的过程中,将个人的小小力量汇成大爱,托起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的希望,让梅花的清气,飘在岛城的大街小巷。

  是的,我们不必再找梅先生,因为梅先生早已在我们的身边;是的,我们还要继续寻找梅先生,找出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梅先生。

  待到山花烂漫时,他在丛中笑。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刘晓明]

相关阅读

城市 暗香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