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出去打工,孩子在学校,白天在鹊山村,能见到的多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张泰来 摄)
“走工”的村民正在景区里保洁。 (王兴飞 摄)
■“走工”快四年,他觉得还是“村里人热乎”,但早出晚归的日子让他忽然想起,“热乎的村里人”自己这几年接触得并不多。
■“供养”孩子上了大学算不算成功?“走工”后接触得多了,他们才知道大学生也会找不到工作。
白天的村子是个啥样子?最近村里有啥新鲜事?本应脱口而出的答案,但山东济南高新区巨野河街道逯家鹊山村的不少村民却答不上来。“走工”打破了村庄固有的生活节奏,顶着晨星进城,乘着暮色回村的生活渐成村民常态。
在
城市和村庄间奔忙多年,村民们对城市还没熟悉太多,对村子和土地却感觉越来越陌生。有人说,他们熟悉的,只剩下面包车在公路上的颠簸了。
66岁母亲和45岁儿子
一起“走工”
早上5点40分,漆黑一团的逯家鹊山村北口被驶来的面包车灯光照亮,十多名等车的村民在夜色中显露出来,每天他们都要在这儿乘车,到35公里外的千佛山公园,当环卫工打扫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