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鹊山村共有536口人,一年到头在家里的只有100来人,年龄也都在45岁以上。这些“老头老太太”承担着照看接送全村儿童上学、侍弄全村800来亩庄稼的任务。
“年轻人能出去的都出去打工了。”孙道刚说,虽然说是出去打工,却也始终没有离开孙村周围。年轻些的到周边的灯具厂、啤酒厂、泡沫厂打工,上点岁数的大多到济南当环卫工、保洁员。
同样的情况不止发生在逯家鹊山村,周围的庄科、王家鹊山、赵家鹊山等村庄,在白天也是一样的沉寂,一样难见年轻人。
“外边规矩多,
还是村里人热乎”
在千佛山公园,忙碌之余,逯家鹊山村的环卫工们也会偶尔坐在公园的长椅上休息聊天。62岁的张道明从衣兜里摸出一支皱巴巴的香烟在鼻前轻嗅。公园不允许抽烟,他只能这样解解闷。
“外面规矩多。”张道明说,挣着这份钱就得遵守规矩,在遭遇不少游客的白眼时,他和村民们也学会了忍耐。
“有时你在他们前面扫地,他们就不高兴,捂着鼻子走开不算啥,瞪眼睛骂我们的也有。”张道明说,哪天不穿工作服在游客面前捡拾垃圾,还会被当成“捡破烂的”。
叹了口气,张道明低头抱起一堆树叶塞到桶里,他说想起这种感觉就挺难受。“走工”快四年,他觉得还是“村里人热乎”,但早出晚归的日子让他忽然想起,“热乎的村里人”自己这几年接触得并不多。
“供养”孩子上了大学算不算成功?如果是在几年前,村民们对孩子上了大学的家庭肯定会竖起大拇指,但走工后接触得多了,他们才知道大学生也会找不到工作。
张爱军的女儿今年考入济南一所高校,他觉得大学也许并不是孩子学业的终点。“孩子还想读研,听说以后上研究生都得自费了。”他说着皱起了眉头。
农忙时节,他们会找人“顶自己的班”,抽身回家忙碌。但对于土地,他们感觉有些“复杂”。
60岁的付德来说,村里一人一亩半地,都是浇不上水的山田,碰上天旱,就算忙碌大半年收获的粮食还顶不了上的肥料钱。“年轻人没人干,我们这上了年纪的也觉得外出务工划算。”(张泰来 王兴飞 实习生 袁红)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