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银行推出一款预期收益率达13%结构性
理财产品,远高于同类型其他产品,吸引了不少市民眼光。不过记者查询发现,今年一季度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仅为4.82% ,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5.15%的平均实际收益率,更远低于其7%以上的平均预期收益率。有业内人士认为,由于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高预期收益倒头会落空,因此投资时必须谨慎。
结构性理财产品是狼还是羊? 近日,记者在盘点本周银行理财产品时,惊奇地发现一款预期收益高达13%的产品。细看产品信息,这款属于保本浮动收益产品,10万元起投 ,期限 214天。虽然预期最高收益为13%,但不见得市民投资就一定能获得13% 的实际最高收益。因为该产品募集本金部分做保本投资,本金投资产生的预期收益部分投资A股衍生产品市场 ,理财资金理财收益与沪深300股票指数的表现挂钩。预期年收益在 3.5%~13%浮动。这意味着市民最高将面临收益损失73%的风险。
既然预期最高收益并不代表实际收益,那么市民如何知道该理财产品具体收益表现如何呢?其实可以查询相关理财产品历史收益数据来推测未来收益表现。记者在该银行官网上的理财超市并未查到该产品以往收益表现,随后记者在金斧子网上查到,自2014年1月6日至今,这款挂钩股票产品一共发售 46款,预期年化收益率多在8%以上,但该系列产品到期的收益率真实情况无从可知。
此前的5月,该银行披露一款100%保本挂钩汇率结构性理财产品实际到期收益仅为0.5%,与发行时预期年收益5%相差巨大。而今年一季度到期的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平均实际收益率仅为4.82%,低于非结构性理财产品5.15%的平均实际收益率。
购买时避免紧盯高收益 据光大银行威海路支行理财顾问王忠华介绍,由于大部分市民长期以来把银行理财产品当成是类似于存款那样的“安全收益”产品,因此如果出现未达到预期收益率的情况,都会投诉银行。
王忠华建议,市民如果选择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要多注意几点。首先要看清投资方向,挂钩的标的是什么,自己是否熟悉;其次要看看是属于什么类型的,利率是否有承诺,保本固定收益、保本浮动收益、不保本浮动收益;再次要看清风险评定等级。
要看清高收益背后的风险 据农业银行市南第三支行理财顾问高文哲介绍,结构性理财产品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实体项目,包括上市公司定向增发、生产经营、母公司向子公司投资;另一类是关于金融投资类,包括债券、股票、贵金属等。
“一般设计结构性理财产品时,都会有一个劣后资金,进行托底。项目成功以后,将按照约定收益率将本金、收益先给优先级客户兑付。剩余的收益将全部归劣后投资者。如果项目不成功,那么将会从劣后资金里面补齐优先级客户本金、收益,这个时侯就有可能出现收益达不到预期的情况。”高文哲解释道。
工商银行高科园支行理财经理于倩认为,由于市场难以把握,部分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高预期收益会落空。总体来说,结构性产品适合有一定投资经验或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市民购买。记者 王琦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