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草案不含“地沟油” 鲜为人知的是,《
青岛市
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最初起草名称是《青岛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这与现行的《办法》有着巨大的区别,而这一区别表现在法规中的第三条。在现行法规中,第三条为“本办法所称餐厨废弃物,是指从事餐饮经营活动的企业和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等单位集体食堂在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食物残渣、食品加工废料和废弃食用油脂。”而在起草时,这一条文并没有最后的“废弃食用油脂”。
市市政公用局法规处副处长尤顺玲介绍,餐厨废弃物包括两大部分:餐厨垃圾 、餐厨废弃食用油脂,但是废弃食用油脂有相关的管理部门,虽然没有非常详细的规定,但是并不适于纳入到起草的法规中。在草案报送到市政府法制办后,法制办方面认为应当将餐厨废弃食用油脂一并纳入,随后组织多个部门进行讨论,得到了各部门的积极响应,最终草案被返回修改时,加入了“废弃食用油脂”,通俗地说,就是地沟油。
“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改变,绝不仅仅是定义概念的变化。”尤顺玲介绍,在餐厨废弃物中,油脂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变化产生了两个重大影响,第一个是让《办法》的监管能力和范围得到了大幅的扩大和覆盖,第二是使得餐饮单位厨房中产生的绝大多数餐厨废弃物 ,都能统一监管,避免了出现多部门、多法规的多头管理,减少可能出现的监管空白情况。
近20次修改,垃圾桶终免费 《办法》从起草到最终实施,共计修改了近20次,征求的意见以及调研的工作量,很难用数字来量化,反复论证、修改并不是咬文嚼字,在各种观点的碰撞中,就会产生一些实用的内容。陈世伟介绍,《办法》第九条规定,“餐厨废弃物收运单位应当免费设置相应数量、符合标准的餐厨废弃物专用收集容器。”这一条在起草时就已经存在,但当时并没有现在的“免费”两个字,因为在一开始大家想到了应该设置专用收集容器,也就是专用的垃圾桶,但并没有想到费用问题。
在几经修改、讨论的过程中,他们开始注意到这一条文。“以前很多饭店的餐厨废弃物都是自己卖了,对他们来说这些废弃物还是可以换来收益的。”陈世伟介绍,而为了整个城市的未来发展,让餐饮单位不能随意出售餐厨废弃物,本身可能就会产生不理解甚至抵触情绪,这会给推行餐厨废弃物的分类收运带来潜在的困难,也正是出于这种因素考虑,在经过多部门的协调沟通后,最终确定为“免费”提供,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企业、单位的顾虑,并促进分类收运的快速推广。
《办法》实施已经过去1年多了,情况正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市民能够感受到的,是餐厨废弃物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正在越来越小,潜在的,是“地沟油”受到了约束而遏制流入社会的可能,这项关于城市的事,显然还只是刚刚迈出了第一步。
在陈世伟看来,《办法》中将餐厨垃圾与餐厨废弃食用油脂分类收运,只是垃圾分类路程中的一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观念的提升,人们从没有分类的概念到现在正在逐步增强的分类意识,正处于一个转变的时期,这也是城市垃圾处理,从大分类至小分类的必然过程,比如分成建筑垃圾 、日常生活垃圾 、餐厨垃圾 、果蔬垃圾等等,分类的目的是在垃圾中找到可再利用的资源,采取更高效的方式来利用,对无用的垃圾 ,进行处理时,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分类只是第一步,当达到完善的分类之后,就需要探讨更深入的问题,比如怎样让垃圾彻底的无害化处理、垃圾制成的生物柴油怎样才能更好、制造的天然气质量更高。
■立法样本之——
—《青岛市胶州湾保护条例》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胶州湾的占用越来越大,有资料显示胶州湾的面积从1986年的567.95平方公里,到 2005 年减少到了356.60 平方公里,面积减少了37.2% 。这直接导致胶州湾自我净化能力减弱,不仅破坏了胶州湾的生态环境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岛的环境 。记者了解到,在2009年的《海洋环境保护条例》中 ,设立了胶州湾特别保护规定,但从实现对胶州湾终极性、永久性保护的角度出发,应该专门搞一个地方性法规。
经过几年的努力,新制定的《青岛市胶州湾保护条例》即将出炉。记者了解到,在这项条例中,严禁任何形式的填海,确保胶州湾不能人工缩小;整治胶州湾环境 ,严格控制沿岸20多条入湾河流对胶州湾的污染。该《条例》不仅适用沿岸区市,即墨、莱西不靠近胶州湾,但有入湾河流如大沽河、墨水河经过的,也纳入了条例适用范围;采取一切措施保护和修复胶州湾生态,包括海洋内部还包括胶州湾沿岸的湿地。保护胶州湾岸线,禁止填海,对自然存在自然岸线坚决不能动,恢复部分过去的海岸线,通过这些措施,胶州湾海域将会有所扩大。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万振东告诉记者,在制定该《条例》时,他们曾围着胶州湾从团岛到黄岛实地调查了两圈。每到一个村庄都会跟当地村民交流,对沿途的项目也进行了调查。此外,《条例》制定过程中 ,还邀请了青岛市的海洋科研机构和专家,召开专家座谈会。
该《条例》将于今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
■立法效果之——
—金融法规引来“金凤凰”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法制建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作为外向型城市的青岛,除了要进行各方面的改革,还肩负着重要的开放任务。“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在和外商谈判的时候,对方往往会提出让地方人大出一个相关文件的要求。”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万振东告诉记者,在外商眼里,中国的人大相当于西方国家的议会,只有通过人大固定下来的法规才能避免朝令夕改,也才更可信。
此外,为了发展金融业,几年前青岛就开始为金融机构落户青岛打造软环境。2012年8月31日青岛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通过了《青岛市金融发展促进条例》。“这个条例中,明确规定为吸引各类金融机构总部落户青岛,制定了一系列吸引人才的措施,此外,还规定在鳌山卫建立与金融中心配套的教育培养机构,培养大批的财富管理人才。”在青岛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办公室新闻发言人蓝海华看来,这部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实施,对于青岛财富管理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落地有着直接作用。它的实施,意在吸引“总部经济”,金融机构来了,就是给青岛造血,推动其他产业发展。本版文/记者 刘鹏 李保光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