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在青岛诗意栖居:樱海雅舍与《避暑录话》

2014-07-15 10:18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一鸥

  老舍青岛金口三路的故居离我居住的房子百步之遥,站在我家二楼的阳台,抬眼望去,总能看见那栋普通的欧式小楼,在花树与围墙的环绕中,在远山近海的映衬下,静静的,安闲如梦。偶尔一两只白色的鸽子展翅掠过房顶,仿佛老屋故事的洞察者 ,在时光的更迭中一边边吟诵着那些岁月的传奇。

  住在这里,我常常会生出一些恍惚——穿过70多年的时光岁月,我似乎看到金口三路、大学路、或是通往国立山东大学那寂静的石板路上,或古墙边,或拐角处,或淡淡的晨曦中,或静静的夕阳下 ,身着长衫年轻儒雅的老舍先生,有时牵一小孩,有时掩一诗卷,从容而惬意地走过。有时,我仿佛看到小楼最西边的书房正透出灯光,老舍漫卷诗书,或踱步沉思,偶尔还传来臧克家、吴伯箫等一帮好友的谈笑风生……

  是的,老舍在青岛的许多日子是美好的。在日常生活与文学事业、梦想与现实的双重满足与和谐里,老舍先生度过了在青岛的黄金岁月。怎么说,这都是一份诗意的栖居。

  樱海雅舍”主人

  老舍在青岛搬迁过五六个地方,但是住的时间最长最满意的就是现在的金口三路2号故居和后来诞生《骆驼祥子》的黄县路12号,后者,青岛市政府将之开发建成了骆驼祥子博物馆。这两处相距不过百米,都在国立山东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的旁边,都是欧式的二层小楼,花岗岩墙体,红瓦坡顶,二层南向,山海绿树的掩映之中,显得古朴而精致。

  且说说被后人称之为“樱海雅舍”的金口三路2号吧。

  老舍一家初到青岛的一年多时光就租住在这幢小楼的二楼。此楼坐落在一片高丘之上,东临汇泉湾,西望青岛湾,南面就是著名的鲁迅公园(当时称滨海公园),可谓风景绝佳,这里也是青岛最早的别墅区之一,一座座小红楼与海色山光相辉映,小巷蜿蜒之间亦有花影相伴随,一片清幽与旷远的气象 ,充满着海边小城的风韵,与文人心境非常吻合。住在这里的老舍自然很是喜欢,他在《樱海集》的序中做了如下描述:

  开开屋门,正看邻家院里的一树樱花,再一探头,由两所房中间的隙空看见一小块绿海。这是五月的青岛,红樱绿海都在从南方来的小风里。

  小楼最西头一间是老舍的书房,书房简朴、典雅,简单的书桌、书架,旁边还有兵器架及庄严列阵的刀桅剑矛,从书房西窗可以眺望海湾一角,也能听到大海的涛声,当时许多朋友都曾是这里的座上客,臧克家、王统照更是经常出入这间书房。

  在这里,老舍写出多篇小说,并结成了《樱海集》——“樱海”一名,正是缘于小楼的景致,后来,这座凝聚着花与海深情的无名小楼,被大家称为“樱海雅舍”。

  当时,许多文人都梦想着拥有一间自己的“滨海书斋”,并视之为精神良园。可见,这座表征着人文与环境高度融合统一的“樱海雅舍”,不仅给了老舍一家庇护和温暖,也激发了老舍巨大的创作热情与才思灵感。

  每日里,书香、茶香与花香弥漫着整个房间。而书桌之前,老舍先生总是面朝东方,与并不遥远的天下万物对话,让诗意的思绪凝固成一篇篇优美的文字。

  除了完成《樱海集》,他还在这里写成了《蛤藻集》中的部分作品及《诗三律》等许多旧体诗。他的第二个孩子舒乙也是在这里出生。

  避暑录话》那些事

  暑假,同气相求的一帮人,利用休闲和相聚的时机,办一份短期的文学刊物,取其名曰《避暑录话》,借以抒发各自的避暑心绪,这是一份何等浪漫与畅快的情怀。想想都让人觉得美妙无比。可见老舍当时的心境是何等闲适愉悦,内心满满涨涨的都是关于文学那些事。

  那是1935年的暑假,也是老舍到青岛度过的第一个夏天——青岛的夏天一到,自然又有很多外地人拥到青岛,享受海的清凉与舒爽。这“许多人”当中自然少不了老舍的朋友,加之岛上的文学诸友,刚好是十二同人。同人小聚,闲谈时,都觉得有必要在这“荒岛”的地方干点不“荒”的事情,于是就有了《避暑录话》。

  《避暑录话》从夏天创刊到秋天结束,每周一期,刚好办了十期,每期随《民报》印刷发行。它像一缕清风,以特有的睿智、深情与自由,以共同的文学理念和不同的作风、情调、见解与立场记录和见证了当时的青岛。

  创刊的十二同人除了老舍,还有洪深、王统照、臧克家、王亚平、杜宇、赵少侯、吴伯箫等人,在当时的青岛,这是一个相当强大的阵容。期刊的创作方式就是共同讨论,定下调子,然后各自撰稿,出刊前再一起斟酌。他们喜欢以宴饮的方式讨论问题,十二同人轮流坐庄,苦酒清茶之间,义气相酬,心绪相映,度过了一个不同寻常的夏天。

  那是一些快乐难忘的日子,老舍与《避暑录话》一起走过,感情投入很深,与同人们也建立了深厚的情谊。这些情谊,樱海雅舍可以作证,那里成为同人们常常相聚的地方;《避暑录话》可以作证,老舍先生在第十期以情意款款的《诗三律》抒发了深深的同人友情。暑假一过,同人们纷纷离去,《避暑录话》也随着第十期的完成而终结。

  今天,当我们研究 20世纪 30年代的青岛人文记忆时,老舍与《避暑录话》成为极其珍贵的一个范本,一段佳话。

  淡淡的阳光透过参天的法国梧桐落下来,洒落一地斑驳的光影,午后的大学路显得空旷而寂寥。我一个人走在这条沉淀了文学记忆与荣光的小路上,内心充满了感慨。想起岁月深处那些亮着的文学之光,想起那曾有的浪漫与辉煌,那依稀的细节与感动 ,我多么希望,希望岁月回转,让我逢着一位叫老舍的先生。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老舍 青岛 樱海雅舍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