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从事环卫工作的项师傅(蓝衣)带着儿子在天山小学门口等待报名(资料照片)。 记者 何毅 摄
今年青岛小学新生入学,“金猪”“奥运”宝宝扎堆,适龄孩子数量增多,而今年
外来娃数量增幅更多。据统计,青岛今年外来娃报名数量比去年多了六千人。而在今年招生总数增加的情况下,外来娃入学压力仍然十分突出 。入学难、学位有限、报名材料审核严格……种种情况让报不上名的外来娃无处寻觅这座城市里自己的课桌。8月2日,李沧区外来娃入学发榜,报上名的自然高兴而没报上名的则很焦急。日前,教育部研究部署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强调加强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并公布了缓解外来娃入学难的措施。外来娃的入学难在哪里?记者进行了调查。
■现状
仅报上名的外来娃就多了6000 家住李沧的张先生,从临沂来青岛打工,今年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因为一个证件不符合要求被挡在了学校门外。8月2日,李沧区的外来娃入学发榜,一些外来娃已经查到了自己的小学去向。
今年的外来娃入学难题依然突出,而这个入学难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入学新生多。2014年小学新生入学,“金猪”宝宝碰上“奥运”宝宝,2007年9月1日以后出生的“金猪”宝宝,加上2008年8月31日之前出生的“奥运”宝宝,让入学新生数量增多。全市情况来看,今年外来娃报名数量比去年增加了6000多人。而市内三区的外来娃数量增加了3000人左右。这个数量是今年报上名的外来娃数量,加上那些由于材料不合格等原因没报上名的孩子,今年的外来娃入学压力实在不小。
“从整体情况来看,外来娃的数量是逐年增加,这个现象是确定的。”市教育局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而从2004年开始,青岛在全省率先取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的借读费,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免费入学,再加上小学实行划片就近入学,这一优惠政策直接导致了每年入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数连年攀升。
市教育局前期公布的数字上显示,2012年全市小学一年级招生人数预计为82200人,市内三区则是16100人。2013年全市小学一年级招生人数预计为85600人,市内三区则是17600人。2014年,青岛全市小学招生人数预计为96000人,市内三区小学招生人数预计为22300人。从最近三年的学位数量上能够看出,数量是连年增加的,2013年全市招生数比2012年增加3400人左右,市内三区比2012年增加1500人左右。而2014年全市小学招生数则比2013年增加了10400人,市内三区一年级新生比去年增加4700人左右。
■调查
建新校扩招仍无法缓解压力 外来娃的入学难现状怎么解决?为此,青岛市一直在进行探索,而大批新校的建设与招生则是一大举措。而新校的建设在市内三区主要集中在外来娃大户——李沧。2014年下半年,李沧区将启用青岛铁路北站九年一贯制学校、湾头片区小学、文昌小学、上王埠片区小学、枣山路片区小学、中崂路小学6所学校。而李沧建设新校的脚步还没有停,7月28日,李沧区南岭48班小学的建设方案已经在青岛市规划局网站挂出公示。
“新建学校是第一个举措,但是新建学校速度满足不了外来娃的增加。”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近几年全市一年级新生数量整体增加的大背景下,外来娃数量的增幅明显大于本地新生的增幅。而李沧区教体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新建小学周边也有不少新建楼盘建立,本地孩子的入学压力本身就不小。
除了新建学校,改扩建学校是另一大措施。“新建学校的数量是一定的,另一个方法就是改扩建学校,扩大学校的招生规模,以此来增加学位。”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表示。而记者了解到,在李沧区,为了最大限度满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需求,李沧区众多学校都将舞蹈室、音乐室等专用室改造成教室。可记者了解到,青岛在逐步推进中小学的小班化,预计到2015年,85%以上的中小学起始年级班额不超过40人,到2016年小班化的比例还要增大。每个班容纳孩子的数量有限,孩子又逐年增多,而改扩建学校,新建学校是有限的。种种原因,更加加剧了入学难问题。而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更是无奈地告诉记者,不光如此,师资跟不上也是一个问题。
■说法
材料严格审查,才能保证公平 在今年外来娃
入学报名的时候,记者采访了多位外来娃家长,他们普遍反映,入学报名的审查更加严格。“从2004年开始,青岛对于外来娃入学的材料审核应该说是越来越规范,在材料管理上也是越来越规范。”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早些年由于条件设备上的缺陷,对外来娃入学的材料审查没有现在严格,随着条件的进步,和工商 、人社等部门的积极配合,对材料的合法性审查更加严格和规范。
“这也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公平,如果材料审核不严格,让一些不符合规定的外来娃进入了学校,就必然占了一个学位,这样就势必会影响符合条件外来娃的入学,因为学位是有限的。”该负责人表示,在材料审核方面不会为难任何一个人,审核方面有完整的流程和审核规定,而保障符合条件的外来娃的入学公平就是从材料上审查更规范。
“为什么本地孩子报名是两天时间,我们报名则是一天时间,这样的话我们材料不全,怎么及时补办?”8月2日,是李沧区外来娃看榜的日子,一位没有报上名的家长看着其他孩子有了去处,焦急地说。
针对这种情况,记者咨询了市教育局,一位负责人说:“之所以外来娃报名只有一天,是根据本地孩子和外来娃的人数比例来决定的。”他说,现在的就读主体还是以本地孩子为主。按照比例,市区有三分之一的新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三分之二以上是本地孩子,所以按照比例外来娃报名是一天。“在外来娃报名上,我们也增设报名点,合理安排报名地点,报名点多开设报名窗口。”据该负责人表示,据他了解每个区都有外来娃二次报名,一些由于特殊情况没有报上名的外来娃将再次获得机会。
■专家
教育资源要均衡经费该随学籍走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想解决外来娃入学难,关键要将靠地方财政保障义务教育经费的机制,变为由中央、省级财政统筹,要建立教育经费随学籍走的经费流动机制,“如果适龄儿童流入地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保障儿童入学,但却没有相关经费补偿和财政支持,就没法调动起教育的积极性。”
熊丙奇认为,加大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才能保障每个公民平等的受教育权。如果经费由省级财政或中央财政保障,给予流入地一定经费补偿,流入地也不会因接收流入儿童,而新增教育负担,从而不愿意接收。
“这就要求要将学籍和户籍及时联动,一个地方的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也都要及时统计,每个方面都牵动着整个教育资源的分配和均衡。”熊丙奇说,此外,教育资源的有限要求各地都要合理规划教育资源,做到未雨绸缪,提前搞好教育资源的预设,防止出现现有资源满足不了需求的状况。
讲述
1 就差一步,报名没成功 “你今天忙活完,就抓紧去办营业执照听见没?要是明年再办就晚了!”7月15日,在都昌路上的一个小食品摊前,李文聪对同样是来青务工的朋友孙立军语说,“不管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抓紧办好营业执照,你这个店面如果不能办理,就抓紧换店面,无论如何都得让孩子能上学才行啊!”
李文聪和孙立军在青岛务工时萍水相逢,他如此焦急的原因是今年他的儿子报名上小学时 ,就被这一纸营业执照挡在门外。“我跑了好几趟教育局了,工作人员都说会尽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上学,我现在只能抱着期待,在这等待最后的结果了。”
在报名前一个月,李文聪就开始着手准备各种材料,“听说报名需要营业执照,我就去办。但办营业执照还需要店面的场地证明文件 、房屋产权证明、租赁合同等等,我都办理好了之后,又发现因为我申请的是食品经营,还需要健康证,当时健康证刚办下来,还没来得及去申请营业执照,儿子报名上学的日子就到了。”
“就差一步了!要是能再等几天就好了!”说起没报上名的原因,李文聪懊恼极了,“我以为缺一个证问题应该不大,当天早上很早就去重庆路第三小学排队报名,但是好不容易排上队了,老师把需要的证件材料往面前一摆 ,说不符合条件的直接没法报名。我就愣住了,没想到现在条件卡得那么死,想让老师帮忙通融一下,也没办法。当时就觉得真的有些绝望,我都想着要去办个假证了,但是听说今年教育部门审核特别严,证件是真是假都能查出来,怕受到惩罚所以就打消了念头。”
2 去年错过,今年超龄了 “爸爸,我为什么不能上学?”听到儿子说这话的时候,老家河南的马先生心都快碎了,“我儿子那么聪明,还那么爱上学,没报上名,我真的有些手足无措,我该怎么跟他解释是因为他超龄了呢?”
今年7月7日,马先生带着儿子到上海路小学报名,“证件啥的我提前好几个月就准备好了,肯定没问题 ,我以为来到报上名字就能走了。”信心满满的马先生在递交完报名材料之后,却遭到了一盆冷水。“儿子超龄了?怎么还有这个规定?”
马先生没有注意到,报名的规定中有一条是对适龄入学儿童年龄的限制,今年,必须是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出生的儿童才能入学。马先生的儿子出生于2007年6月25日,去年本应该报名上学,但当时儿子的身体不好,又正值感冒发烧,一直在医院治疗,“我当时觉得反正儿子才6岁,年龄也小,今年没报上名,就等明年好了。谁知道,今年再去报名的时候,竟然超龄了!”
马先生询问工作人员后得知,目前小学报名有年龄限制,如果超龄,只能回原籍就读。“因为孩子必须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就算超龄了,户籍所在地的学校也必须接收。”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介绍,如果青岛户籍的孩子在外地入学时因超龄而受到拒绝,青岛当地的学校也必须接收。
8月1日,马先生告知记者,他通过多方了解到,个别区市还有剩余学位,已经给儿子在其他区市的一所小学报上了名,并且现在已经收到了入学通知书。“但是离家太远了,不知道能不能转学到市北区上海路小学或附近的学校?”马先生说,儿子报名成功的这所小学很远,去上学必须家长接送,光路上就要耗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他目前已经托朋友打听能否转学的问题。
文/记者 魏海洋 朱薪雨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