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张剑 7月30日凌晨,有精神障碍的52岁的李艮库在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南留庄镇上闲逛,被多名未成年人围殴致死。当地村民称,死者虽有精神疾病,但很少危害周围群众生活。记者了解到 ,参与打人的共7人,其中最大的嫌疑人仅仅16周岁,最小的3人尚未满14周岁。 这场人伦悲剧看起来好像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年过半百的精神病人凌晨从家里翻墙而出,却在镇上碰到因网吧停电无事可做的未归少年。但是,偶然的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必然,也正是因为这些必然因素的叠加,网吧停电才会成为精神病人之死的致命稻草。
为什么这些孩子凌晨还在外面游荡?这是此案首先应该追究的责任所在。虽说暑假应该让孩子得到心灵和身体上的放松,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放任自流”。如果家长平日要求孩子按时作息,对不回家或者晚回家现象严格管教,这些孩子又何至于玩到深夜?从这个角度讲,家长失职造成的监管失守应对这起悲剧负有重大责任。
其次,这些尚未成年的孩子是如何进入网吧的?我国《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如果说孩子不知道这一规定还情有可原,可网吧的管理者、对网吧负有监管职责的文化部门、公安部门难道不知道?他们为何默许这类现象存在?
此外,当地的教育生态堪忧。据报道,参与打人的两个孩子是当地某中学的初一学生,而一些家长透露,这所中学经常有学生在校外和校内打架。当打架成为家长对一所学校的即时评价,这所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便可想而知了。
一群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丧心病狂地踢打一个弱者致其死亡,该从整个社会为孩子提供的成长环境方面找原因。毕竟,由放任自流的家庭监管,整治乏力、管理不善的公权部门,定位迷失、形同虚设的学校所构成的成长谱系,难以支撑起孩子的未来。
一个精神病人的死而引发的未成年保护之痛,究竟会警醒多少失职的家长、迷惘的监管和迷失的教育,当前还无法获知。而要抚平这样的伤痛,又绝非家长的一个承诺、公权部门的一纸规定、校方的一个表态就能完成的。对于千疮百孔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来说,各方如何界定自身身份并明确自我责任、如何从这一悲痛中找到反思和行动的力量,才是最关键的。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