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百年系列:馆陶路上的洋行、银行与旧事

2014-08-26 09:50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一棵梧桐

  见证馆陶路的辉煌与落寞


  一个端着相机,一个负责拎包,两个女生出现在馆陶路横拍竖拍并没有引起这里居民和商户的注意。坐在长椅上的老太更是毫不避讳,直视着记者的镜头。显然,对于这样的场景他们已经司空见惯。像他们一样平静注视来往过客的还有记者镜头中一直没有避开的背景——梧桐树。

  在青岛取引所和日本商工会议所门前有两株非常粗的梧桐树,两个人将将能合抱过来。这样的树木在馆陶路有不少,有一些曾被砍伐,后来有市民抗议,因而大部分得以保留。有青岛网友认为这些梧桐树至少有上百年了,对此,王栋说,梧桐树长得比较快,应该没有这么长时间,“不过年岁比较大的应该有七八十年了”。

  记者在日本商工会议所门前的梧桐树旁驻足良久,虽然它身上伤痕累累,有一道深深的凹痕,还有一道长长的伤疤,但它仍然枝繁叶茂,炎炎烈日中,站到树下立刻倍感凉爽。和取引所旧址的深沉不同,梧桐树带给人一种温暖和亲切感。

  其实,如果要是有80多岁的话,它就看到了馆陶路的变迁,看到当年日本侵略者的罪行,看到了老楼主人的轮换,看到了游客的脚步,也看到了明星的身影。

  在梧桐树的右边,堂邑路入口处,有两栋“入门”建筑,馆陶路1号是横滨正金银行青岛分行旧址,2号就是麦加利银行,和英国汇丰银行一样,麦加利银行也叫渣打银行,是馆陶路上为数不多的英国建筑,成立于1853年,总行设在伦敦,1925年10月设立的青岛分行,有资本金300万英镑,抗战前,青岛中资银行的发行准备金多数存在该行。该行上海分行的首任经理名为约翰·麦加利,因此,麦加利银行的名字就不胫而走了。麦加利银行青岛分行旧址是一座两层的正方形建筑 ,如今依然保存完好。建筑底部建有半层高地下室,屋顶设阁楼层,因此看上去更像是一座四层建筑。在麦加利银行旧址门前,有一尊站在船锚上的神像,是2009年市北区着力打造德国风情街时修建的,神像是位挥着翅膀的女孩,身后的屋顶上飞翔着几只和平鸽,一派祥和的景象。殊不知,这里曾经是岛城一处吃人的魔窟。

  说起魔窟的罪行,梧桐树恐怕也会落泪。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当局于1943将麦加利银行没收,将其行址用作了宪兵队,这里便成为了最大的一座人间地狱,不知有多少人死在他们的各种残酷刑具之下,也不知有多少人由这里被送往东北和日本充当“劳工”,九死一生,能活着回来的为数极少。宪兵队最常用的酷刑是“灌凉水”,把受刑人的肚子灌满了凉水,然后再站上人去踏出来。宪兵队为了控制人民的思想行动,还对收音机管制特严。人民只能使用伪“华北广播协会”监制的三管、四管收音机。三管只能收听青岛,四管只能收听北京的。如果发现收音机是超外差式两个波段的,那就是“反满抗日”的罪证,祸患不堪设想。他们很重视所谓“思想犯”。不满现实叹气也是“思想犯”。一个姓王的中学教员因经常叹气被人告发而被捕。鲁海的同事赵常春就曾撰文揭露宪兵队的累累罪行。

  时代更替,岁月轮换,普通的小路上,洋行、会所、公司拔地而起,曾经辉煌一时,后来慢慢人去车马稀,日渐萧条。随着新中国的成立,馆陶路又逐渐发展起来。加上德国风情街的品牌设立,中国首个汽车站发祥地的宣传,人力车夫“祥子”的涌现一度让这条马路再次迸发出了新的活力。虽然繁华仍然短暂,但如今的人流如织和来往的游客让这里的建筑和梧桐并不寂寞。

  走进位于28号的丹麦领事馆,发现这里是青年旅舍加咖啡馆,据称丹麦王子1929年曾经来过这里,不过王栋认为这应该是误传。其实,这里比较出名的人物是赵亨生。赵亨生亦译作周杭逊,他是宝隆洋行驻青岛分行经理,20世纪20年代被任命为丹麦驻青领事,1952年去菲律宾,是各国在青岛生活时间最长的外交官。领事馆业务不多,他主要是经营宝隆洋行。在青岛,他与一位俄罗斯的小姐结了婚,结果遭到了丹麦政府的批评,20多年未被提升。

  除了赵亨生,馆陶路还迎接过不少明星的到来,梧桐树估计对李幼斌、倪萍、王姬、杨紫琼、刘烨等明星大腕都不陌生。李建成说,王志文和周迅2003年拍摄的《美人依旧》就是在三菱株式会社旧址取的景。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一战百年 馆陶路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