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易
也要预防这一善政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中走样。必须进一步完善监考制度,避免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作弊。根据新政策 ,学生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有三门成绩要计入高考,这也就意味着以往的“会考”也就有了高考性质。而在这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学生所在中学是否会纵容作弊?出现这种情况,高考成绩就会被“注水”,不得不防。 9月4日上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印发。根据实施意见,高中将不再分文理科;明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推行高考成绩公布后填报志愿;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2014年启动试点,2017年全面推进,2020年基本形成。
此次的实施意见无疑是对现行高考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整体来看,此次高考改革有诸多亮点。比如,公平仍是本次改革的一大亮点。其中包括区域公平,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高考录取率;城乡公平,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还有明年起取消体育、艺术等特长生加分项目;严格控制自主招生规模等。这些都旨在维护高考这一我国最重要人才选拔方式的公平性。
本次改革最受关注的一点,在于取消高中文理分科。此后的高考成绩将一改往年的构成,用一个公式来表示的话,大体就是“高考总成绩=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数外(外语可考2次)+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随学随考,学生从史、地、政、理、化、生等科目中自选3门成绩计入总分)”。
这一调整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多年来的文理分科,致使学生被人为地划分为两类,造成知识结构不健全。而根据新的政策,学生可以涉及更多的知识面,在有了相应了解之后,可以专攻自己感兴趣的科目。这就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自由,方便其“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这种人性化和差异化,向来是我们的考试制度所欠缺的。
然而,也要预防这一善政,在学校的具体实施中走样。一些学校在长期应试教育的积习中,为追求升学率,已形成了应对政策的“对策”。比如,以往有的学校会“瞒天过海”,从高一就开始悄悄分科。谨防在这种思维下,一些学校从高一开始,就让一些学生除语数外之外,只学三门功课。因为这种投机,学生的知识面反而会更窄,这也是一种戕害。
必须进一步完善监考制度,避免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作弊。根据新政策,学生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有三门成绩要计入高考,这也就意味着以往的“会考”也就有了高考性质。而在这种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学生所在中学是否会纵容作弊?出现这种情况,高考成绩就会被“注水”,不得不防。对此,一方面,要健全诚信制度,加强考生诚信教育和诚信档案管理;另一方面,也要加大违规查处力度,加强考试招生全程监督,严惩舞弊责任人和单位。
还有,保证高中与高校合理衔接,避免二者出现错位。在新的考试制度下,高校会不会设第二条门槛,对高考科目提出自己的具体要求,这是一个问题。比如,高校考古专业,会不会要求考生成绩中包括历史、地理和生物?这种要求也不能说不合理,却会对考生形成极大限制。诸如此类细节问题,在新的高考政策全面推行之前,必须给出解决方案。
高考是教育的指挥棒,政策调整至少会影响一代人。我们欢迎高考进一步改革,推陈出新,更期待其在不断修订中早日完善,以免学生被误伤,也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刘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