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十七中的故事:情系十七 感恩母校

2014-09-25 21:40   来源: 青岛十七中网站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2013年5月31日,在荷兰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参加第二届国际刑事法院审判竞赛(中文)决赛,赵春蕾和她的团队荣获亚军。



在香港城市大学,参加来自全世界28个国家的99支代表队“国际商事仲裁辩论赛”中,赵春蕾和她的团队成为唯一晋级4强的亚洲队伍。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转眼间,离开十七中已有六载。现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的我对母校的培育始终铭记在心:从顺利考入中国顶级法学院校,到大学期间凭借努力获得一项项荣誉,再到保送至中欧法学院攻读双硕士学位,我从不曾忘却母校所给予我的远大的理想,昂扬的斗志和坚毅的品格,不曾忘却是母校为我的今天奠定了基石。如今,亲爱的母校迎来了她的甲子生日,身在外地的女儿对她的思念之情更是犹如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遏制。回首那段流光溢彩的岁月,难免心潮荡漾,一圈圈涟漪都涨满着同一种感情,一层层波澜都诉说着同一句话:谢谢您,母校!

  永远的校园情

  用时光泡开浓浓的回忆,母校的容貌是我记忆中最美丽的篇章:晨曦时分,青葱的小草陪伴我匆匆的脚步,身旁郁郁葱葱的树木唤醒我新一天的求知。走进明亮而整洁的教学大楼,一股庄严却不乏亲切的氛围迎面而来。宽敞的操场,是我们驰骋的园地,设备齐全的实验楼,是我们探索的乐园。母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是记忆中美的化身。

  在母校三年,团委、文学社、图书馆、教室、操场……都留下了我忙碌而充实的身影。这三年,我得到了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学会了勇敢坚强与如何追求自己的人生价值;这三年,我受到了老师们为人师表和纯正校风的熏陶,懂得了为人处事的道理;这三年,我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还记得在学校的演讲比赛中,自己曾两次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来自母校的肯定,曾是我在生活中自信的源泉;来自同窗的鼓励,曾是我在挫折面前不灭的希望;来自班主任的关怀,曾是我在学海中不竭的动力。我相信,这在我人生中注定不平凡的三年的时光,定因为我选择了十七中而分外绚烂。

  永恒的师生情

  是十七中的老师,塑造了我们的灵魂,把无私的爱和全部精力倾注在我们学生的身上。是他们,用心灵的清泉滋润我们理想的花朵,用知识的甘露孕育出鲜美的果实;是他们,用孜孜不倦的教诲,让我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流连忘返。

  能够在中国政法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中脱颖而出,并顺利通过高考走进法大的校门,离不开我的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其中,我最要感谢的是我的语文老师于志芹老师。在她的鼓励下,我才鼓起勇气参加了“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并取得了国家级一等奖的优异成绩;也是在她的鼓舞下,我参加了中国政法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并成功入围。作为一名爱好文学的理科生,于老师在我学好数理化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开发了我的文学天赋。还记得拿到中国政法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最想做的事就是告诉我的老师:老师,谢谢您!

  十七中的老师们或敬业爱教,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或爱生如子,给遇到困难和挫折的学生以“良言”及“三春之暖”;或屡创佳绩,在教学领域里施展其独有的才华……他们是我生活中永远的导航灯,永远静静的为我指明学海中的航向。虽然已毕业多年,但只要回到青岛我就一定会回到母校探望老师们。或谈谈近期自己的发展状况,或聊聊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老师们总会用慈祥而关切的态度聆听着,并给予我建议与启发。他们不仅是我最敬爱的老师,更已成为我生命中最亲近的亲人。

  永久的母校情

  在这里,我受到了正规的高中教育;在这里,我经历了严谨的学法指导;在这里,我感受着身边高级教师的风范;在这里,我更是得到了学校领导亲人般的关怀。作为十七的一名普通学子,我却能真切感受到来自安校长和两位张校长的亲切关怀。他们像学生们的亲人一样,关心着校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引领着我们成长成熟成功。

  记得一位哲人说得深刻:“人对母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身为十七中的学子,我深深地感谢母校的辛勤培养和教育,是母校为我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母校给予了我日后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是母校让我在社会的风浪中勇敢前行。走进十七中,我以十七中为荣;走出十七中,我会用母校赋予我的顽强与坚韧,去创造更辉煌的成绩,真正让母校以我为荣!

    (文章作者:2008届5班毕业生 赵春蕾)

相关阅读

青岛十七中 校庆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