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杨涛 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意在打通灌溉“最后一公里”。记者近日在产粮大县———山东省商河县调查发现,投资数千万元的小农水项目,当地政府宣称“三十年不落后、五十年正常用”,却未经使用就大面积报废。(10月14日《经济参考报》) 豆腐渣工程背后大多隐藏着偷工减料、权钱交易,相信这个花费了数千万元的小农水项目也不例外,希望有关部门好好地查一查这里面的腐败问题。即便这里面不存在权钱交易,国家的几千万元投资打了水漂,当地政府官员听之任之,也可能涉及渎职犯罪。更匪夷所思的是,这样一个豆腐渣工程竟在2011年8月通过了财政厅、水利厅的考评验收,结论是“所有工程运行良好,均达到设计要求”。
现行的考评验收模式下,上级部门相关人员在下级部门的人员陪同下,走访下级部门已经精心准备好的几个点,再吃吃喝喝,顺便带走一些土特产,认认真真地走过场。这样的验收模式本身就是在鼓励豆腐渣工程,必须予以改变。
首先,验收主体上应当有所改变。如今的验收主体是上级部门,上下级之间平时业务联系频繁,难免有老子监管儿子的感觉。对政府资金项目的验收,最好由中立的第三方即由民间社会组织来进行,政府部门对社会组织的验收进行监管。如果一时做不到由社会组织来验收,那么,政府部门也可以组织中立的专家和其他人员进行验收,或者至少在验收组织中有中立的专家等人员参与。
其次,验收的程序必须有所改变。有些地方的验收就是抽样验收,实际上就是由下级部门指定几个地方进行验收,这给下级造假提供了方便。那么,在验收上,最好就能进行整体验收,即便做不到整体验收,也应当真正地进行抽样验收,随机抽样,不给造假留下空间。而且,在验收的时候,必须听取当地村民的意见,必须得到村民的签字肯定,至少将村民的意见记录在案。
另外,验收结果也必须改变。有些豆腐渣工程要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其危害性,或者当时肉眼看不出来,要经过一段观察才知道。所以 ,不能验收完了就此了之,而要保留开放的心态,随时接受群众的举报,进行复核。如果复核发现不合格的,则要取消验收结果并将有关问题反馈给有关部门。并且,有关部门还得制定规范,对于验收中走过场的,要追究验收人员的相关责任。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