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垃圾围村”不仅需要财政投入

2014-11-20 09:1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吴应海

  在11月18日召开的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陈政高提出,全面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使全国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处理 ,基本扭转农村环境脏乱差的局面,并形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长效机制。(11月19日《人民日报》)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昔日城市“垃圾病”在农村地区蔓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全国58.8万个行政村中,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仅有21.8万个,不少地方至今还处于“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的原始状态,如果继续听之任之,将直接威胁我们的“绿水”、“青山”、“黑土地”。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启动农村生活垃圾5年专项治理行动,以破解“垃圾围村”困境,打造环保卫生的新农村,值得期待。开展农村垃圾治理活动,目前最需要的就是钱,无论是相关基础设施的配备,还是清运、处理垃圾的人力成本和运行成本,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按照5年专项治理的要求,各级地方政府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资金的筹措主体,必须将治理费用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同时要对困难的乡镇、村集体和农户给予补贴,担负兜底职责。如果这一规定能够执行到位,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望告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处境。

  然而,破解“垃圾围村”问题,不只需要财政投入,还要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引导,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治理农村垃圾问题的重要意义,从而主动配合这一工作。否则,“垃圾围村”现象将很难消除,垃圾再利用就更是一句空话。道理很简单,如果农民在屋前屋后、路边河坡随手乱扔垃圾的陋习不改掉,建再多的垃圾池又有何用?如果农民不懂得、不愿意对生活垃圾进行有效分类,不按要求投放 ,垃圾的回收和利用又从何谈起?

  事实上,要想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让他们都成为“垃圾处理达人”,远比筹措财政资金要难得多。毕竟,多年的陋习一时难以改掉,垃圾分类更不容易推进到位。但再难,我们也应该迎难而上,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逐步改变农民的观念,一点点帮助他们培养科学处理垃圾的习惯。为此极有必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些地方把垃圾投放和分类知识引入中小学课堂,然后通过“小手拉大手”的方式来教育引导家长,就是不错的主意。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