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陶生 6岁小女孩得白血病,家人无钱救治。将求助信息发到网上后,一个自称“炒作高手”的人打电话过来,声称能以事件炒作的方式为孩子筹集爱心捐款作为治疗费,但是,要拿出一半捐款数额给他作为报酬。近日,女孩家人向媒体反映了这一怪事,希望能报道“炒作高手”的恶劣行为。 “炒作高手”竟然主动介入求助,要求分一杯羹,这无疑是对善心的极大戕害。一边是白血病女孩的不幸家庭,另一边是可能予以援手的热心百姓,炒作者却硬生生地插进手来,厚着脸皮来赚这种钱,显然已经丧失了道德的底线,应该对其进行最严厉的谴责。而对白血病女孩的家人,则应该点赞。他们的拒绝是一种表态,是危难中仍然保持的良心之光。
然而不能不追问:炒作者何以看到了这种“商机”?近年来,五花八门的求助层出不穷。比如,前一段时间,四川男子王海林男扮女装卖卫生巾的求助,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关注,数日内就获捐150余万元善款。还有,北京一男子夏军表示愿做“人肉沙包”,为两岁患白血病的儿子筹钱,新闻一经报道,一天内就收到十余万元的捐款。这一方面反映出社会还是有爱心的,人们愿为深陷困境的陌生人慷慨解囊。但也让人心生疑惑:究竟是否在炒作。客观来说,在这样一个网络时代,获取捐款的数量的确与是否能博取眼球有关。那些“炒作高手”正是从中看到了“商机”,才会打起捐款的主意。
觊觎之下,如何加强对个人捐款去向的监管,已到了必须考虑的时候。建议第三方介入对捐款进行监管。个人捐款不直接打入受捐助人或亲友的个人账户,而是进入第三方平台。然后受捐助者凭借医药费发票等凭证去报销费用。这样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专款专用,也可以打消某些职业炒作者从中分一杯羹的贪念。同样,假如受捐人去世,剩余捐款也可以用于救助其他弱势群体。这里也需要重提为慈善立法的事情,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就难以做出适当的约束,善心也难免会受到伤害。
从根本而言,依旧是社会救助体系不完善的体现。民间的救助只是社会救助体系的补充,但如今白血病等病症频频出现,民间救助的热情免不了逐渐降低,而无奈的人为了求助免不了花样频出,炒作似乎也就在所难免。恶性循环下来,公众的善心依旧难免会被消费。只有社会救助体系健全了,问题产生的土壤才会消失,类似的事才会炒作不起来。(作者系岛城时评人)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