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服务业蓬勃发展,急需一批能带动市场的专业人才。□新华社发
□本报记者 张春晓 本报通讯员 陈再彬
找月嫂,准妈妈们需排队看月嫂“档期”,否则将面临一“嫂”难求的境地。有需求的家庭感慨:“这个市场不是一般的火。”
近日,记者从省人社厅获悉,目前我省城镇居民用于家庭服务消费的支出正按每年平均13.5%左右的速度增加;消费需求的增长带动了家庭服务业的发展,各类服务企业和网点达到了近5.2万家,家庭服务业“蛋糕”做到了约350亿元。然而,家庭服务业市场热闹的背后也存在不少乱象。
大学生在一线干家政 12月9日,记者在位于济南市历下区的秋香姐家政服务公司看到,前来面试月嫂的顾客进进出出,经理黄亚飞的电话也响个不停。“月嫂至少要在预产期前半年预定,否则不好找,没有选择余地。上个月,我们接待了前来咨询和预约的客户2000多位,但目前公司在册人员只有900人,只好让客户排队。”黄亚飞语气中颇有几分无奈,现在公司每个月都在招人,平均每月数十人。
即便从业者不断增加,还是难以满足需求,济南大家园家政服务连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辰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大家园家政的专业特色是病患陪护,目前有一支三四百人的队伍,既向医院整体输送,也有家庭个人聘请,周辰现在最担心就是临近年关,一线人员返乡带来“用工荒”。
伴随着需求的快速增长,这一行业的新变化也让经营者有些始料不及。
变化首先体现在家庭需求升级。前几年,客户要求月嫂干净利索,能带好孩子就可以,现在则追求科学育儿;与此同时,从业人员也开始出现年轻化、专业化特点,一些高学历人才以及家庭条件较好人员从事起一线服务工作。在秋香姐家政公司,记者发现了
大学生月嫂的身影。毕业于滨州医学院护理专业的小张,目前已经是“皇冠”级月嫂,现在做24小时月嫂,月收入8400元。还有一位育婴师是留学日本的本科生。
纠纷频发凸显管理粗放 济南市民张曦,感觉自己被家政公司“绑架”了。“因为经常需要保洁,就在家政公司办了一张8000元的充值卡,原来说消费没有时间限制,现在又被告知快到期了,必须再充值1000元,原来的钱才能保存,无奈之下又充了1000元。”
“家庭服务业需求增长快,但是管理却没跟上。即便是一些龙头企业,伴随着不断扩张开设加盟店,管理和培训却没有配套跟进,导致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省劳动就业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直言。
记者采访发现,家庭服务业人员流动性很大,家政公司与一线工作人员之间多为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一个月嫂有多个“娘家”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位家政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其公司目前拥有固定员工2000余人,而在需求高峰期还有6000余人的非固定员工,“还有一些属于挂靠性质。”
管理混乱、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之外,行业标准难以统一也经常被诟病。目前,虽然众多家政公司出台内部从业人员等级评定制度,但这种等级晋升往往是根据从业年限和事故率评定,并未将客户评价等指标纳入评定体系。加上家政公司“各自为战”,消费者很难对不同公司家政服务员的业务水平和等级进行横向比较。
从业者收入较高但保障度低 来自齐河县潘店镇的史红艳,12月9日刚在秋香姐家政公司结束了半个月的技能培训,迎来自己的月嫂职业生涯起点,这天她接待了第一个顾客,又紧张又开心。“原来在绣花厂上班,一个月才赚1000多块钱,干月嫂,八小时制的一起步就是1800元,晋升一档就升一级别工资。”史红艳最向往的还是当催乳师,一次催乳的价格就是二三百元。
省劳动就业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省家庭服务业从业人数达到101万人,人均年收入近3.6万元。记者发现,这个数字比去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64元高出了近8000元。
与较高的收入相比,从业人员的保障度却较低。目前,我省实行员工制的家庭服务企业很少,家政公司很多时候扮演“中介”角色。一位家政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若实行员工制,企业在这方面的月人均支出约为680元,由于从业人员众多,且流动性强,企业出于成本考虑,不愿与月嫂们建立固定的劳动关系,也不会为其按照城镇职工缴纳社会保险。
此外,家政公司普遍反映,当前不光一线家政服务员人员不足,管理人才也十分缺乏。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是我省唯一一所拥有家政学本科专业的高校,目前却面临“出口旺”与“招生难”的尴尬。
“家庭服务业蓬勃发展,急需一批能带动市场的专业人才,学院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定位为管理者与培训师,每年春季开学,毕业生已全部找到工作,但是招生却是一大难题。”该院院长潘延红说,广大学生和家长对家政学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学四年家政去做保姆而放弃这个专业,所以专业报到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