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父子:手工家具受欢迎 老手艺传承难(图)

2015-01-20 13:55   来源: 沂蒙晚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古色古香的高脚桌,厚重沉稳的太师椅,精致典雅的架子床……19日,记者见到这些时,不是在家具城,而是在兰山区白沙埠镇余粮村山脚下一处普通的农家小院里。年近八旬的孙朝瑞和46岁的孙建春父子是这些家具的主人。在各种家具机械盛行的今天,爷俩仍坚守着祖辈传下来的老手艺,靠双手拉锯、钻凿、雕刻木料。“俺们家祖辈就是做木匠的,到俺儿子已经是第四代了。过去,俺兄弟他们也都做木匠,后来就都不干了,现在就剩俺爷俩还在做这个。”今年已经77岁高龄的孙朝瑞,坐在一堆木料上,用布满老茧的手点了支烟,回忆道,“俺从十多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拉大锯,打下手,一直到二十多岁才算出徒。那时候木匠多,村村都有,有的村木匠能坐满好几桌。”

  孙朝瑞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南方成品工厂木工货涌入市场,村里的老木工手艺迅速被取代,赚不着钱的木匠们只能转行,另谋生计,“要不是俺儿子腰伤着了,干不了别的,俺们也早就不干这个了。”

  木匠“十八般武艺”曾受人尊敬

  谈起木匠曾经繁盛的日子,孙朝瑞打开了话匣子。过去农村大多数人谋生手段很少,做木匠学手艺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一些人家在孩子十二三岁时就让他们拜师学艺。

  木匠的工具主要有斧子、刨子、锛子、墨斗等。一个好的木匠,全套的工具至少有五六十把。学艺时要从苦累的粗活干起,在这期间逐步掌握取材、锯切、斧劈、凿孔、刨光、铲削等基本功,然后学会划墨、取线、制榫、制铆、拼构、斧正等一些难度较大的技术活儿,但是真要学会这门手艺,一般少则三年,多则五年,才能出师。

  手艺出色的木匠,在十里八乡很有口碑。曾经一段时期,结婚请木匠打家具是一种时尚。孙朝瑞告诉记者,已经记不起自己是什么时候做的最后一套嫁妆了,只记得八九年前一个饭店开张从他那定了14对椅子,后来就再也没有那么大单的生意了。

  手工家具受欢迎老手艺传承

  在孙朝瑞家的小院里,摆放着成堆的木料,屋内墙壁上悬放着一排大小不一的凿子和木尺子,角落里一个老木柜里则堆积着各种刨子、锛子、锤子、钻子,看起来都有了年岁。放眼爷俩的整个工作室,除了一台旧式的台锯,再无其他电器。“这一套家伙什都用了几十年了,别看它们破旧,做出来的活好啊!”孙建春说,“原来做家具是木料值钱,手工不值钱,现在变了,木料不值钱,手工值钱了!这两年人们又开始喜欢俺们做的这些纯手工家具了。”

  孙建春告诉记者,由于自己腿脚不便,老父亲年纪大了,两人一天下来也忙不出多少活,“就那种有靠背的大点的马扎,做一个就要一个人忙活一天半的时间,像是雕花就更麻烦了,木头实,全靠手上的劲,一天下来手筋都疼也只能完成巴掌大的一块花。”孙建春说,虽然现在纯手工的家具越来越受欢迎,但还是没有多少人愿意学这门手艺,“技术难学,苦累不说,难做出活来也是大家不愿意学的原因,俺们爷俩现在一天赚的钱也就顶搞建筑的一个小工一天的工资。”

  俗话说,“家有良田千顷,不如薄技在身”。过去,木匠工艺因技艺复杂比较难学,木匠被人们看作民间五大匠之首。现今,木工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料、刨面、打眼用上了电动工具,钉子也代替了榫头,一些传统的工序慢慢被舍弃,能够掌握老木工手艺的人越来越少。

   [编辑: 张珍珍]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