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年俗:家摆"枣山"盼丰年 祭灶祈福两相宜

2015-01-27 14:13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喝了腊八粥,就把年来数。”在沂蒙山区,腊八节过后,家家户户就开始忙年。人们做豆腐,期盼男女老少来年“都福”;蒸发团,做团圆饼,以此寄托“合家团圆,步步登高”;备鸡鱼则意味着“年年大吉,岁岁有余”;购置器具添碗筷,寓意增添人口,家丁兴旺。

  沂蒙山区过年的传统讲究颇多。比如,年三十天一亮,人们就在院中置豆柴一堆,点燃后使之冒烟,放一只鞭炮,谓之“蚊烟”;大年初一,人人都要吃除夕的剩饭,意味着年年有余;到大年初三,人们才能扫地,而且要从外往里扫,意味着“从外往里扫,金子银子往家跑”;大年初六,媳妇们必须离家,不能见婆家的烟火。

  在众多的过年习俗中,沂蒙山区蒸“枣山”的历史由来已久。当地民谣中就有:“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蒸枣花......”“蒸枣花”指的是春节前蒸“枣山”的习俗。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里摆几个“枣山”,以此来表达人们求吉祥盼温饱的愿望。

  在沂蒙山区的不同地方,“枣山”的做法不完全相同。在临沂的北部地区,人们都习惯将发酵的面擀成圆片,用刀从中间切开,把切开的两个半圆相对,用筷子从中间一夹,一朵四瓣面花就出来了。然后在每个瓣上插上红枣,就成了一个精致的枣花馒头。人们把枣花馒头从下至上,次第渐小,一层摞一层,然后将其挤成山形,故而称“枣山”。

  据当地人讲,当地蒸“枣山”非常讲究。蒸好的“枣山”不仅层层叠叠,红白相间,非常好看,还因各家的情况不同而大小不同。以前,当地有钱有势的人家所蒸的“枣山”特别大,有的能有二尺高。有些人家做的“枣山”上还附上山羊、石榴、元宝等图案。“枣”通“早”音,人们借蒸“枣山”盼望自家馒头堆如山。“枣山”上图案也各有寓意,“羊”与“祥”近音,意思是“吉祥到了”。元宝则寄寓了人们招财进宝的心理。

  在当地,人们蒸“枣山”的时间,一般都在腊月二十八和二十九两天,蒸的数量要足够节日用。特别有意思的是,当地妇女在灶间蒸“枣山”的时候,气氛相当隆重而神秘。各家妇女都小心谨慎,不说闲话。如果蒸笼漏了气,家中的任何人都不能大惊小怪,妇女则会不声不响地将蒸笼赶紧封严。像“完了”“不熟”“黑了”等都被视为不吉利的话语,此时是绝对不能说的。在这几天,邻里、亲友不串门,如果犯了当地人的忌讳,即使再好的朋友,主人也不会原谅。

  沂蒙山区的“枣山”,精致细腻,体积庞大。“枣山”蒸好后,祭灶时作为供品来祭灶王爷。祭灶后,“枣山”居中,另有两个大馒头一左一右摆放。春节期间,人们不仅用枣山做供品,供奉神灵,同时它也是一家贫富的象征。当地人讲,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出正月,不吃“枣山”,有的甚至把“枣山”放到二月初二。吃“枣山”时还有一定的讲究,一般晚辈吃最下面的馒头,老年人吃最上面的馒头,妇女一般只吃枣不吃馒头。

   [编辑: 李敏娜]

相关专题:过大年网事剪影

相关阅读

临沂年俗 枣山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