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自建置至今已经两个甲子有余,在这120多年跌宕起伏的历史过程中,一辈辈的青岛人是怎样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过年的,是值得现在的我们去探究一番的。在即将到来的甲午年除夕夜之前,我们将通过一个多世纪中不同时期节点的13幅青岛除夕片段,抛砖引玉的展示出一套青岛过大年的全景图。

  同时,我们还将为您呈现山东乃至全国各地过年期间有趣的习俗。

青岛百年除夕掠影

青岛过年习俗

青岛人过年都有这些习俗
春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个特殊的节日,它意味着一家人的团圆,也代表着辞去旧岁迎来一个新的开始。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祭奠祖先、迎喜接福、祈求丰年,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的春节习俗,下面,让我们一起细数一下青岛的年俗。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从小年开始的,即腊月廿三或廿四的祭灶,民谣中的“二十三,糖瓜粘”说的就是这一天。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差不多从这个时候起,青岛人就进入了忙年的冲刺阶段。青岛人通常一进腊月门就开始忙年,忙年主要分为收拾卫生、洗浆晾晒 、购置新衣、置办年货等......


青岛各区市过年习俗各不同
青岛是个港口城市,历史上又有大批移民,据《胶澳志》记载,青岛的“衣食住之嗜好,乃混合南北各地风尚而成。”更何况“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青岛各个地区过年的习俗也各有不同 ,下面就让我们就一一领略。崂山以山海奇观与道教文化著称于世,千百年来留下许多名人足迹和传世名篇,这样就奠定了崂山浓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浓浓的民俗味首先是从老百姓爱赶的大集上体现出来,临近春节时,集市上卖春联、年画的摊位渐渐多了起来,家家户户都会选上两幅寓意吉祥、刚劲有力的好字贴在门口。而过年期间,崂山人的文化生活也十分丰富...

追忆胶州那浓浓的过年风俗
从腊月廿三“小年”开始,就等于到了春节的“冲刺期”,市民们都抓紧时间忙年,准备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货。而腊月廿三就要准备糖瓜、大米等,相传就是用糖瓜黏住灶王爷的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此后的几天里要蒸馒头、做猪头等等。从腊月廿三“小年”开始,就等于到了春节的“冲刺期”,市民们都抓紧时间忙年,准备鸡鸭鱼肉等各种年货。而腊月廿三就要准备糖瓜、大米等,相传就是用糖瓜黏住灶王爷的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此后的几天里要蒸馒头、做猪头等等。到了除夕或者腊月廿九的时候,还要再把家里家外彻底清扫一遍...

盘点平度过年的习俗
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平度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记者了解到,每年从农历腊月廿三起到年三十,我们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在平度,腊月廿三辞灶以后,城乡物品交易活跃...

专家讲述青岛"吃的风俗"
除夕夜,合家团聚围在一起共吃年夜饭是一件幸福美妙的事情。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也形成了不少风俗,春节期间在吃的方面有啥传统?有啥需要注意的?记者采访了青岛民俗学会会长田清来,他向市民讲述了岛城过年“吃的风俗”,不过他也表示,现在很多风俗都已不再流传,但是年夜饭里包含的那份亲情是万不能丢的。春节期间不动大火的风俗在很多地方都有,青岛也不例外。田清来告诉记者,小年以后老百姓都开始忙年,为春节准备食物,由于不能动大火,所以吃的都得准备好。吃的东西有很多:蒸馒头 、做卡花、炸面花...

老青岛过年习俗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写大字;二十五,扫尘土;二十六,把肉煮;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初一出来走一走。这一首流传至今的民谣,唱出了青岛的年文化。今年1月23日,是北方的传统节日小年,如果说腊八是开场的锣鼓,那么小年就是大年的序幕。小年过后,迎新春、过大年开始进入倒计时,家家开始扫尘,置办年货,准备迎新年。那么,青岛有哪些特别的过年习俗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