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章:一个颇具争议的强人 沈鸿烈与青岛的上元灯节 公元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枭雄沈鸿烈主政青岛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湖北籍贯,留学日本,东北军得力干将的多重身份,以及依靠“崂山兵变”夺取青岛市长之职的曲折经历,都让有些传奇色彩的沈鸿烈颇具争议。
沈鸿烈
但青岛市民在“沈时代”的那几年中,过得是比较滋润的。沈在上任伊始就颁布的十大施政纲领,对多个领域对青岛的建设发展都是极大的推动力。到1936年1月24日的丙子年春节时,青岛市民可以在大年初一的拜年中,遥望栈桥最南端上的八角廊檐廻澜阁,登高观象山观摩落成不久的球形观象台,到中山路上逛一逛新成立的民族商企青岛国货,去兰山路上新竣工的青岛市礼堂看看演出……这些后来成为青岛城市符号的地标们,都在沈的任期内完成。通过详实的资料,我们可以知道,那时的青岛、四沧、李村、崂山等地都在有条不紊的根据功能规划进行着开发建设,由于公路网的延伸,区域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快捷,青岛的辐射范围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扩大。
三十年代的栈桥
在当时,深受崂山道家影响的青岛地区,在
过年期间最热闹的应该算是“上元节”了,上元就是正月十五,从《即墨县志》《胶州志》等“上元张灯火,陈杂剧,喧阗竟夜”的记载上来看,青岛地区的百姓和官家都对这个“灯节”非常重视,青岛市区当时的赏灯日期为三天:市区和城镇的商号在正月十四试灯,正月十五正灯,正月十六续灯,堪称青岛的农历年狂欢。沈鸿烈在1936年时赏灯的心情应该不错,在青岛干了四年多,政绩搞出一大堆,当个称职的父母官大概也不过如此。
三十年代的青岛中山路一带
然而,沈鸿烈自己可能也察觉到了,青岛此时的太平盛世是脆弱的。无论投入多少精力到内部的市政建设中去,青岛的外部大环境却在持续恶劣的变化中。沈鸿烈出身的老部队东北军的地盘已经建立起伪满洲国,日本人继续侵吞华北的意图越发明显,曾经被日本占领过的青岛让法西斯化的日本垂涎不已。沈鸿烈时代是青岛解放前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沈鸿烈让青岛更加像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但当沈鸿烈在1937年的最后几天灰头土脸的撤离青岛后,青岛即将步入青岛城市史中最灰暗的日本二次占领时期。
三十年代人声鼎沸的天后宫庙会
不过人不长前后眼,至少在1936年的大年夜里,青岛到处是一派繁华太平的景象。少不更事的孩子们向长辈讨要初一的压岁钱,准备着上元节的漂亮花灯……青岛的人们不去想今后会发生什么,这超出了他们的能力,也会轻易击穿他们的心理底线。
三十年代的青岛是中国近代史上珍贵的研究范本,但贪婪的目光又一次盯上了这里。
文/孟祥龙 图/来自网络
[编辑: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