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起来的春晚 如果除夕夜里能看青岛牌的大彩电

2015-01-16 17:26   来源: 半岛网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第十篇章:火起来的春晚 如果除夕夜里能看青岛牌的大彩电

  公元1987年,改革开放的第八年,国家的物质积累和文化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有越来越多的选择去过以前想不到的生活,社会的上升期迅猛而绚烂。

  从1983年开始,央视春晚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出现,使得中国人过年的习俗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年三十全家人吃团圆饭看春晚在八十年代末就已经固化成为新的年俗。“当时黑白电视已经比较普及了,但屏幕小信号差,经常飘‘雪花’,还要时不时摆弄一下天线,不过不管怎么说,起码能看,这就不差了”,家住李村的吕女士说起了自己家在1986年购买的第一台电视机,“彩电那个时候也有了,但算是‘奢侈品’,是少数有钱有门路的家庭才有的东西”。不管是黑白电视,还是大彩电,在那个年代里,除夕夜看春晚的乐呵劲儿都是一样的,真挚单纯,发自肺腑。

  

青岛牌电视机



  “那时的年夜饭上,如果能喝着青岛啤酒,看着青岛牌的大彩电,绝对是一件很展扬的事儿”,对于自己家在八十年代率先进入“小康生活”,改革开放后靠从广东倒腾衣服回青岛摆地摊卖,从而赚得第一桶金的邓先生很是骄傲。电视和春晚的绝配,几乎是八九十年代中国人过年的历史烙印。当1994年,吕女士家捧回第一台彩电时,曾经熟悉的“青岛牌”已经更名为海信,“这台彩电我家一直用了9年,也用它看了9年的春晚”。

  而1987年1月28日的第五届央视春晚上,费翔以《故乡的云》和《冬天里的一把火》在除夕夜一夜成名,费翔演出时的爆炸头型和红色小夹克瞬时成为被模仿的时髦形象。“(87年)还没到正月十五,大街上就有不少青年烫起了费翔的爆炸头,我也烫了”,先富起来的邓先生在潮流上也是紧紧跟随着。青岛这样一个对新生事物接受速度很快的城市,总是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对当年春晚的流行元素予以民众化的呈现与普及。

  

费翔在央视春晚上的表演



  由于春晚的影响,除夕夜会一下子涌现出太多供人们在正月里,甚至今后的一整年去效仿和谈论的东西,这种借由逐渐普及化的科技产品为载体,对传统年俗的再定义和重塑造,是时代前进的必然,也是社会发展的写照。“总是觉得最早那几届的春晚最好看,不知道是当初的表演就是纯粹真实,还是现在的人们品味和要求太刁钻了”,吕女士感慨地说。或许,可以这么来理解:曾经形式和理念都很先进的春晚推动过年俗和文化的发展,而当时代进步的速度超乎想象时,因循守旧或瞻前顾后的春晚又变为了被倒逼的对象。

  当改革开放从文件中的字句渗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时,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的真实存在。

  文/孟祥龙  图/来自网络

  [编辑: 董芳]

  

相关阅读

青岛 过年 春晚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