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援手助城阳自闭症儿童搬进新校区(图)

2015-04-01 14:15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城阳圣之爱康复中心新校区。



  

寻禹阳(右一)将攒下的210元零钱交到自闭症儿童的手上。



  在城阳,如果提到城阳圣之爱康复中心,很多市民会觉得陌生,可是对于很多自闭症家庭而言,中心是他们的第二个家,这里是城阳唯一专业从事自闭症康复的公益性学校。11年前,青岛两位公益人士兰孝松和胡琴波靠爱心创办这所学校,为了让自闭症儿童有更好的康复条件,去年他们积极筹借三百万元搬进新校区,后经过本报《城阳新闻》的呼吁,在社会各界支持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学校得以顺利搬迁并勉强度日。世界自闭症日前夕,记者来到圣之爱新校区,尽管自闭症儿童的学习环境更好了,但是百万元的欠款依旧让学校发展举步维艰。

  [关注星星的孩子]

  [现场]

  210元零钱感动在场家长


  3月27日上午,在城阳实验二小读书的寻禹阳在爸爸的陪伴下来到圣之爱康复中心新校区,不仅给自闭症儿童带去了圣女果、玩具小汽车,还将自己攒下来的210元零用钱捐给了学校,“盒子里装的都是零钱,5毛的、1元的硬币就有近百枚,孩子亲手将这些钱交到一名自闭症儿童的手里,让在场的十几位家长很感动。”圣之爱康复中心的胡琴波院长告诉记者,“星星的孩子”是个特殊的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同,也离不开爱心人士的帮助和鼓励。

  据寻禹阳的爸爸介绍,他们从半岛都市报《城阳新闻》上关注过这些“星星的孩子”,也曾许下诺言带孩子来看看,可是由于工作很忙,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这个周末本来要到百姓乐园参加一场活动,孩子却突然想去看看自闭症儿童,还特意把省下的门票钱买了水果和玩具。”寻先生说,禹阳还有做志愿者的打算,近期会带着自己的伙伴一起过来。

  胡琴波告诉记者,从2013年开始,通过《城阳新闻》对自闭症儿童群体的持续关注,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捐助活动中来,“仅在去年,我们就陆续收到各界捐款24万元,现在中心用的电视、空调、电脑等都是爱心人士捐赠,新校区的建设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胡琴波说。

  [回顾]

  筹借300万元搬进新校区


  胡琴波说,中心的前身是2004年成立的幼教机构,当时她偶然机会接触到自闭症儿童,“感觉他们太可怜了,一个孩子能拖垮家庭,我就任性地和家里要钱,在李沧的一处校区里租房当老师,专门教自闭症孩子。”胡琴波回忆说,不久后,她的昔日同窗兰孝松参与进来。

  2009年,胡琴波和兰孝松决定将学校搬到房租相对便宜的城阳,在一处偏僻的厂房里成立了圣之爱康复中心,这也是城阳区唯一一家专业从事自闭症康复的公益性民办学校,一直处在亏损状态,亲朋好友都劝他们两个放弃,胡琴波说,他们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让患有自闭症的儿童们有个家。去年12月,圣之爱康复中心租赁的厂房到期,为了让孩子们有个容身之所,他们又在城阳租下一处厂房,每年租金20万元,“5年的房租一次付清需要100万元,再加上装修购买器材,我们计算过,大概150万元就够了。”兰孝松说。

  “中心一直处在亏损的状态,账面上几乎没什么钱,经过多方筹借到100多万元,新校区建设装修的物资和学校的一些设备大多都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但是最后的花费达到了300多万元,至今有100多万元的缺口。”兰孝松说。

  [探访]

  “七拼八凑”建爱心校园


  3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城阳圣之爱康复中心,和以前的校区环境相比,新校区看起来很“高大上”,新中心教学楼建筑面积1900平方米,情景教室、沙盘室、技能培训室、社交室、图书室、多媒体教室、音乐教室、个训室、大型感觉统合训练室以及供中心教师休闲和娱乐的区域都有。

  记者注意到,新中心一楼有餐厅、厨房,技能室和沙盘室也在这里,几名免费托养的孩子也在这里做康复训练,“二楼是感统室,装有4个大滑道,4个吊缆,还有专门的音乐室,三楼是个训室,还有5间大教室给幼小衔接班上课,还有一个情景室,4个小房间里分别有超市、银行、医院和厨房,让自闭症孩子学着融入社会。”胡琴波说。

  “这是‘七拼八凑’起来的校园,大到空调、电视,小到装修材料,大都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机构赞助的,在施工过程中还有很多志愿者前来当‘小工’,让我们很感动。”兰孝松告诉记者。

  [艰难]

  欠款百万举步维艰


  3月28日,兰孝松和记者算了笔账。“校区的房租2万元/月,给老师们租到的宿舍25000元/年,水电费6000元~9000元,老师及托养孩子的吃饭费用5000元~6000元/月,目前学校有十几位老师,工资加上五险一金也要保证4~5万元/人/年的水平。”中心现有的器材和教具,一部分是从老中心带过来的,一部分是家长及爱心人士捐助的,使用频率高,损坏的几率增大,再加上每月还债,学校基本是入不敷出。

  “2012年7月以前,学校的账目一直是负数,开办学校8年来都是赔钱运转,亏损费用也是由两人想办法解决,此前我们每月都要掏出5000元贴补给学校,一直到2012年下半年才勉强收支平衡。”据了解,2012年以前,有30多名自闭症孩子在圣之爱学习,“大部分家庭非常困难,所以对7名孩子给予免费,13名孩子也减免了费用,其他孩子的费用也很低,基本保证在每人每月2000元左右。”兰孝松说,去掉房租、老师工资、水电费,整体来说收入远远小于支出。

  2012年,青岛市针对自闭症儿童群体推出的救助办法,每个登记办证并在定点康复中心接受训练的,年龄在0岁~9岁之间的自闭儿童,都可以得到救助,其中普通家庭的孩子每月救助1500元,困难家庭孩子每月救助3000元。“2013年的生源增加到60多人,也只是勉强保证收支平衡,为了照顾困难家庭,当时至少有十几名孩子我们给予免费或减免学费,其他则是完全靠政府补助。”兰孝松说,现在搬到了新校区,各方面花费更大,可是中心还有5名全部免除康复训练费用,3名仅交纳教师课时费,13名不同程度上减免费用,目前他和胡琴波基本“倒贴”学校,最难的时候两人身上只有不到100元钱,他们不知道所欠的100多万元什么时候才能还上,也不知道这条公益之路还能坚持多久。

  有想伸手援助帮自闭症儿童“筑梦”的市民,可以拨打半岛都市报《城阳新闻》热线66733311咨询。

  文/图/胡琴波提供  记者 张涛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王泯苏]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自闭症 儿童 城阳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