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捐献者缅怀月启动 奉献林石碑新增95名字

2015-04-04 07:03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4月3日上午,遗体捐献者的家属来到福宁园集体参加祭奠活动,送上鲜花寄托哀思。记者 李隽辉 摄



  半岛都市报4月3日讯(记者 郭玉华) 清明节前,为了提高市民对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的认同,4月3日,本市无偿捐献者缅怀月活动在福宁园奉献林启动。

  3日记者来到奉献林,几十位市民正在石碑前献花寄托他们的哀思,2014年新增的95位捐献者的名字也被刻在了石碑上。据青岛红十字会副会长刘子升介绍,青岛市是国内开展遗体捐献工作较早的城市,“我国著名解剖学专家沈福彭先生和著名物理学家束星北先生,生前相约,身后捐献。在他们的精神感召下,越来越多的青岛市民主动参与到这项事业当中,由一个人到一个群体,再由一个群体到一种风气,青岛的捐献可以说已经成为青岛市文明的一个符号。”

  “今年红十字会牵头确定每年4月为捐献者缅怀月,在此期间将普及无偿捐献遗体、器官、角膜捐献相关科普知识和捐献程序,组织开展各类纪念活动。”刘子升说,为了让无偿捐献者得到后人尊敬,市财政局拨专项经费扩建奉献林,让每位捐献者家庭有缅怀纪念的场所;爱心企业福宁园无偿捐献1500平方米,建立青岛市遗体(器官)捐献者奉献林后,还捐资制作“奉献的约定”雕像,配置捐献者电子墓碑。

  据介绍,奉献林捐献者石碑上的名字每年一刻,今年3月20日之前,市红十字会完成了2014年捐献者统计,并开展了捐献者镌刻活动,到目前为止,一共有454名捐献者的名字被刻在了石碑上。

  ■人物

  想到孩子救的人,心里很安慰


  “孩子,妈妈来看你了,你这一年过得好不好……”45岁的市民黄桂云抚摸着石碑上儿子的名字。去年4月,黄桂云15岁的儿子纪晨去世,捐献了肝、肾及眼角膜,成为当时本市年龄最小的捐献者(本报曾报道)。黄桂云告诉记者,2013年11月,儿子在学校里被一只流浪猫咬伤右手,随后注射了狂犬疫苗,不过之后就开始高烧不退,意识不清,后诊断为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去年4月12日,纪晨被确诊为脑死亡,父母含泪签下了器官捐献协议书。

  “我们只有这一个孩子,他走的这一年每天都在想他中度过。”黄桂云哽咽着说,自从纪晨发病以来,社会上许多爱心人士帮助过纪晨,因此他们一家希望孩子的生命能换个方式延续,就在捐献当天,纪晨的肝、肾就被移植到患者身上,两片眼角膜也给两个患者带来了光明。黄桂云表示,想到孩子救的人还好好地活在世上,他们的心里就觉得安慰了不少。

  ■现状

  器官角膜还很紧缺


  3日当天,青大附院、401医院、青岛大学医学院、青岛眼科医院的相关负责人也来到了现场,对捐献者进行缅怀,他们对岛城捐献事业的感受也最为直接。青大附院器官捐献与移植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志强告诉记者,去年一年,他们医院做的肝移植有58例,肾移植60多例;401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陈建锋则表示,去年一整年做了数十例肝肾移植。据他们粗略估计,有数百位患者在他们医院等待器官移植。青岛眼科医院眼库的陈医生说,去年一年医院做了四五百例角膜移植手术,现在还有100多位患者在苦苦等待角膜。

  记者咨询市红十字会了解到,大约有一半的捐献者来自于新市民群体,甚至还有外国友人。根据青岛市规定,与驻青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按规定在本市缴纳社会养老保险金1年以上,并办理暂住证或居住证的外来务工人员如果捐献器官可享受免费丧葬服务。不符合以上条件的外地捐献者就需要自己掏腰包,因此有的外地捐献者家属希望亲人也能享受免费的殡葬服务。对此,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部分捐献者对青岛确实做了贡献,应得到同等尊重,“我们也希望能将他们纳入免费范围,具体政策还需市里研究制定。” 记者 郭玉华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