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宅街道居民称其亲是天后宫石碑刻碑者(图)

2010-10-16 04:3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苏礼世刻碑用的凿子和电动工具。



苏名琅刻的另一块功德碑。



    10月12日,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44年后,六块记载天后宫修缮情况和记录青岛沧桑历史的残碑重新回到了天后宫(本报10月13日曾报道)。看到本报报道后,家住崂山区北宅街道洪园社区的苏礼世向本报反映,刻碑者苏名琅是他的父亲,苏名玉是他大伯,他家仍然保留着刻碑的手艺,至今已有四辈人与石头结缘。

    刻碑者原是老哥俩

    “刻天后宫石碑的是俺爹。”14日,家住崂山区北宅街道洪园社区的苏礼世拨打本报热线96663反映 ,他看了天后宫石碑的报道,报道中提到的刻碑者苏名琅是他的父亲,苏名玉是他的大伯。

    15日下午,记者来到洪园社区苏礼世家。“前两天我认认真真地看了你们关于天后宫石碑的报道,报道中所提到这六块残碑上的雕刻者苏名琅和苏名玉,都是我们家上一辈。”据75岁的苏礼世介绍,他的父亲苏名琅已经于上世纪50年代去世,他的大伯苏名玉也早已去世多年。“父亲的刻字在我印象中非常深刻,他是一个特别认真的人,刻碑容不得半点马虎。”苏礼世说,看到父亲刻的石碑再次出现,并得到保护,他感到非常欣慰。

    四辈人结缘刻碑手艺

    “刻碑手艺在我们家一直流传了下来,我们家从事刻碑已经四代了,从我爷爷开始,到我父亲和大伯,再到我,一直到现在我的儿子,都没有丢弃刻碑的手艺。”苏礼世回忆道,他们家刻碑是从爷爷那辈开始的,到了父亲和大伯这一辈,刻碑的手艺已经很纯熟了,每天的刻碑活很多。“我们家就靠着大山,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苏礼世说,他没有专门地学习过刻碑手艺,在很小的时候看着父亲和大伯刻碑,自然而然就学会了。

    “以前刻磨盘是一件很细致的活儿,由于石头易碎,很多人都不敢揽这个活,但我却能很顺利地把磨盘刻好。”苏礼世自豪地说,目前他家住的房子所使用的石料全是他们一家人自己做出来的。“以前爷爷、父亲和我这三辈刻碑活比较多,但到了儿子这一辈刻碑的活就渐渐少了,现在我儿子主要是从事石料买卖。”苏礼世说。

    家里还有一块功德碑

    “其实现在刻碑比当年已经简易很多了,光工具上就有了很大的改观。”说着,苏礼世从床下找出以前的刻碑凿子和现在所使用的电动工具,“这些工具我都保留着,这也是我们一家四辈从事刻碑最有力的见证”。苏礼世说,现在的工具虽然比以前先进了,但是一些小的字体却无法刻出来,因此他一直保留着以前使用的自制凿子。

    “父亲刻的碑很多,为了纪念父亲,我们一家人也在收集父亲当年留下的作品。”随后,苏礼世带着记者来到了他家门口的一块石碑旁,“这块碑也是我父亲刻的”。记者从这块碑上看到 ,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人名以及捐款的数额。“这也是一块功德碑,我们已经收集好多年了。”苏礼世说,他现在也不知道这块碑到底有没有研究价值,他想献出来,一方面能够供研究之用,另一方面石碑也能得到保护。

    文/图  记者 徐新东 刘鑫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宋涛]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半岛客户端

相关阅读

天后宫 石碑 刻碑者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