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令孺:江青对我下毒手是因为我掌握她的丑事

2015-05-05 10:30   来源: 城市信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方令孺先祖方苞是一代宗师他说了三个字,康熙称“值万金”

  



  如果讨论方令孺的文学成就成因,那么我们必须得加上一条,那就是优秀的遗传基因。方令孺先祖正是方苞 ,他是清朝最重量级的文学大师之一,后世影响深远的“桐城派”的开山之祖。有方苞哪怕百分之一的才气传下来,方令孺在文学上就能干出一番成就。

  方苞的才气究竟大到什么程度呢?从他自身来看,本来一个死刑犯,因为才气大 ,连康熙皇帝都法外开恩,还给他连升三级;从长远来看,他所提倡的文章写法,即所谓的“义法”说,主宰清代文坛二百余年,至今都为学界所重视。

  他七岁能读《史记》

  方苞,字灵皋,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1668年生于南京六合,祖籍安徽桐城。

  方苞祖上曾是官宦之家,因避战乱,徙居南京,家道中落,但入赘女方吴家,足可见家境艰难。所幸的是,方仲舒生了个极聪明的儿子,方家境遇得以扭转。

  按朱洪《方苞传》记载,他自幼聪明。四岁能作对联,五岁能背诵经文章句,七岁读《史记》,十岁开始读经书古文,皆能背诵。有两件事显示了幼年方苞的过人之处。一次,方苞在野外玩耍,时值乡村五月农忙时节,男女老少在田野拔秧、插秧。田头一个拔秧的农夫一边用稻草捆秧,一边念道:“稻草扎秧父抱子。”方苞听了,伫足田头。农夫见是一小孩站在这里,口里又念了刚才的一句,笑着问方苞:“你能对出下联吗?”方苞认真寻思,自言自语道:稻草,父也;秧,子也。他举目前望,见不远处的竹林里,几个妇女正把竹笋投入竹篮里,他眉毛一扬,自信地点点头,高声对道:“竹篮装笋母搂儿。”农夫惊喜不已,夸方苞真是个“神童”。

  还有一件事说,冬日的一天,方苞父亲方仲舒鸡鸣而起,见大雾朦胧,山前树木一片迷糊,远处传来公鸡此起彼伏的叫声。他对刚刚起来的方苞说:“我出个上联,你能对出下联吗?”方苞年龄小,但已和父亲、哥哥学对对子了。他马上说:“你出吧!”“鸡声隔雾。”父亲慢慢说。方苞看了看屋外弥漫的雾气,果然有公鸡“咯咯咯”的叫声。他抬头看看灰蒙蒙的天,似乎要下雨的样子,应声云:“龙气成云。”一家人都觉得方苞必有出息。

  方苞16岁随父回安庆桐城参加科举考试。24岁至京城,入国子监,以文会友,名声大振,被称为“江南第一”。大学士李光地称赞方苞文章是“韩欧复出,北宋后无此作也”。拿他和韩愈、欧阳修比肩。《清史稿》说,此时的方苞,虽然“自为诸生”,但是“已有声於时”,言下之意即是,虽没有取得功名,但方苞早已蜚声文坛了。

  因《南山集》案打入死牢

  凭着这股才气,方苞一帆风顺。他32岁考取江南乡试第一名。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考取进士第四名。马上就要参加殿试,接受康熙皇帝的召对,恰巧母亲生病。方苞本身是个孝子,加上古时特有“丁忧”规矩,只得放弃这次殿试,回乡照顾母亲。

  谁承想,这一回,竟然阻断了方苞的科举之路。

  5年后,《南山集》案爆发了。《南山集》是当时的文人戴名世自己撰写的一本文集,内中采用了明朝的年号纪年,并且收录了不少对清朝不敬的言辞,方苞为本书作序。左都御史赵申乔将《南山集》参了一本,指出此书:“倒置是非,语多狂悖,逞一时之私见,为不经之乱道。”南山案是康熙14岁亲政以来的第一个大型文字狱,康熙将这一案件作为一个大政治案来抓,戴被腰斩,牵连入狱者达数百人,方苞自然逃不掉,他也被解往北京刑狱,经“最高院”审理,“拟斩”。

  方苞在狱中一共待了两年。在监狱里,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但他仍然坚持读书写作。一日,同狱者夺其书掷于地,说:“你马上就要死了,还看什么书呢!”方苞从容答道:“朝闻道,夕可死也。”方苞在狱中写成《礼记析疑》和《丧礼或问》两书及散文名篇《狱中杂记》。

  康熙五十二年,因重臣李光地极力营救,康熙皇帝爱才心切,亲笔批示“方苞学问天下莫不闻”,遂免死出狱,没入旗籍为奴。《清史稿》记载,没多久,康熙“乃召苞直南书房。未几,改直蒙养斋,编校御制乐律、算法诸书。六十一年,命充武英殿修书总裁。”短短几年,方苞就连升了三级。

  还有一种传说,称方苞的提拔源于和微服私访的康熙之间的一番对话。一次康熙微服私访,在江苏骆马湖镇上的茶馆里结识了被废为贫民的方苞,当时改名叫欧阳宏,引入驿馆里吃酒倾谈。聊至“东宫洗马”的笑话,聪明过人的欧阳宏马上就敏锐地觉察到面前这位慈祥和善的老者,可能就是当今皇上。康熙见其神色,大惊,想到这个面目丑陋的老人天分极高,怕再顺着这个“洗马”的题目说下去,会暴露自己的身份。康熙连忙把张廷玉叫来,把话岔开了。康熙和张廷玉通过聊天方式,考察这个欧阳宏的学问,发现其“学问渊博,才思敏捷,不管是什么事都有独到甚至是惊人的见解”。康熙后来发现,这个欧阳宏原来就是方苞,将他以布衣身份录入上书房。能在上书房行走的人,屈指可数。

  入直南书房之后,方苞日益受到康熙帝的信任。康熙把他纳到身边不几日,就命他作《湖南洞苗归化碑》。方苞一挥而就,文采斐然,甚得康熙赞许。“越日,又命作《黄钟为万事根本论》;越日,又命作《时和年丰庆祝图》”。文章做得让康熙赞不绝口:“此赋即翰林老辈中兼旬就之,不能过也。”此后,凡有文章,康熙都首先叫方苞过目——“方苞见否”?或者是“视方苞如何”?如此得到皇帝的器重,令方苞感激涕零。他于是作了《两朝圣恩记》,“以志格外殊恩”。

  方苞帮康熙选接班人

  康熙皇帝如何信任和倚重方苞,从立储一事更能得到证明。那么,方苞是怎么帮康熙皇帝选接班人的呢?

  二月河在《康熙大帝》中是这样写的:深切地体察了诸皇子的优劣,康熙帝已将接替大位的人选锁定在四阿哥与十四阿哥两人身上,只是难以决断。于是,他向方苞求教:“四阿哥和十四阿哥,你说,哪个更好呢?”方苞到底是老辣之“姜”,他略一沉思,便直率地说:“皇上,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哪个更好,臣平日从没有想过,也不敢去想。所以皇上突然问起,臣难以判定。这件事,唯有皇上乾纲独断才能定夺。但臣以布衣之身,受到皇上如此信托,又不能不放胆直言。臣有一法可供圣酌。”康熙的目光咄咄逼人:“什么办法,说下去!”方苞掷地有声、一字一板地说:“是。看皇孙。有一个好皇孙,至少可保大清三代太平江山!”康熙眼中一亮,眉头舒展了。小弘历那清脆的嗓音,得体的话语,聪明过人却又少年持重的娇憨之气,闪现在康熙的面前。多年疑而不决之事,被方苞一语道破。康熙觉得精神振奋,心情舒畅,不觉仰天大笑:“哈哈哈哈……朕得到了,朕决心定了!方苞啊方苞,你这句话说得好,抵得上万两黄金。”

  康熙帝“得到了”,得到的结论是什么?自然是决定将皇位传给已经生了聪明能干儿子弘历(即乾隆皇帝)的四阿哥胤禛了。

  康熙帝死后,雍正帝同样赏识方苞,赦免他,出旗籍。数年后,方苞升任内阁学士,又获特旨,不用到内阁上班。方苞在武英殿奉命教习庶吉士,相当于皇家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大清一统志》总裁。乾隆帝即位,复令方苞入南书房,还给他升为礼部侍郎。方苞坚辞官职,获准“以原衔食俸”(享受副部级待遇)。乾隆帝即位当年,就让方苞选编“四书文”,又任命他做“三礼馆”的副总裁,负责编订“三礼”,就是《周礼》、《礼记》和《仪礼》。至此,方苞的人生达到了顶峰。

  乾隆十四年八月十八(1749年9月29日),方苞于家中病逝,年82岁。据说他下葬时还露着右臂。原来方苞一共弟兄三人,曾约定:弟兄三人死后同丘,共葬一处,不得以妻附葬。因为方苞弟椒涂病故时,方苞患有异疾,医生命他避于野寺以免传染他人。这样,方苞错过了见弟弟最后一面的机会。方苞对此深以为悔,他袒臂入殓就是为了惩罚自己。

  方令孺的爷爷和父亲

  方令孺的爷爷是方宗诚。方宗诚,字存之,号柏堂,桐城派著名作家。曾国藩礼聘他为幕府,他谢绝了。后来,曾国藩召他修《两江忠义录》,他却答应了。书成,大受曾国藩赏识。不久,曾国藩奏荐方宗诚为枣强县令。方宗诚当了十年枣强县令,政声颇佳。卸任回家,属吏和百姓夹道相送,只见他除了四大挑子书外,什么也没有,真可谓两袖清风。

  据说,回到家里,儿子方守彝替他整理书籍,发现在父亲的文稿里,夹着许多金银薄片,大惊失色。方宗诚顿时满脸愧色,只好说出事情的原委:“为父做官十年,未曾贪污半点钱财。这些银两都是朋友临别赠送的,我想用作印书的费用(所写的《俟命录》、《志学录》等几十卷,都无钱刻版刊印)。”守彝听了,说:“父亲差矣。为官一任,富在一方。用受礼金银来印自己的道德文章,不仅使文章黯然失色,而且污染铜臭味,儿子今后还能读父亲的文章吗?请父亲三思而行!”听了儿子的话,方宗诚幡然醒悟,连忙问儿子这些金银怎么处置?守彝果断地说:“父亲有志兴学,培养人才,何不送回枣强,助资办学!”方宗诚凝视儿子,欣喜地说:“方氏后继有人,护清门之家风有望矣!”

  方宗诚理学传家,到清末民初,其子方守彝、方守敦文冠江淮,门庭光耀。方令孺系方守敦之女。方守敦,字常季,清末民初学者、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早年致力于维新,曾东渡日本考察学制。回国后,曾支持陈独秀在安徽兴办公学。1939年方守敦在桐城去世,陈独秀撰联敬挽:“先生已死无乡长;小子偷生亦病夫。”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特约撰稿/田野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方令孺 江青老师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