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贾瑞君
本报通讯员 宿金铭
自2月份以来,东营市很多运输企业发现生意不好做了,从事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企业感受尤为明显。
“过去养一台车能干两三台车的活。现在车辆不能改装、不能超载,只能老老实实按标准来,利润一下子下降了很多。”近日,东营区一位危化品运输车辆老板透露,小罐改大罐是危化品运输车最常用的方法,荷载30吨的运输罐一般都要改到50、60吨,最多的改装后可多达100多吨。此外,有的运输企业不配押运员,有的甚至用报废车运输危化品,还有的危化品运输车一套手续好几辆车用。
“危化品运输车要想多赚钱,肯定不能按标准来。”该老板向记者吐露了“实情”。
地处胜利油田中心腹地的东营市,高峰时每天有近3万辆次危化品运输车辆在道路上穿梭。一些危化品运输企业为了节约成本,不惜运用上述手段违法违规。为了规避当地检查和审验,很多危化品车辆往往挂靠在外省市危化品运输企业名下。今年仅在河北等6省22个市150多家企业中就查明,东营市挂靠外地危化品车辆达1000多辆。
“平时遇到这些‘流动炸弹’我们也害怕,一旦超载、超限,极易发生事故。”东营高速公路交警支队一中队中队长毛怀胜说。
而由危化品车辆引发的交通事故惨剧一再上演。今年1月16日下午5点52分左右,一辆小面包车行至荣乌高速山东莱州段305公里饮马池大桥处,因桥面结冰,车辆侧滑失控,先后与一辆油罐车、一辆载有14人的大型客车发生连环相撞,造成油罐车内汽油泄漏,客车爆燃,车内12人死亡。经调查,造成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碰撞造成重型罐式货车罐体所载汽油泄漏起火,最终造成悲剧。
为消除危化品运输车辆带来的交通隐患,东营公安交警今年开始集中整治,对“沉疴”下起了“猛药”。从今年2月初到现在连续开出122张万元以上的大额罚单,其中对超限、超载运输企业最高罚至10万元,对不配备押运员的企业开出1万元罚单。
东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周海林介绍,过去交警对危化品违规运输的教育处罚对象集中在驾驶员,比如说对超吨超限驾驶人最高给予驾驶证扣6分,罚款2000元的处罚,这种处罚方式却无法触痛危化品违规运输的真正“症结”——危化品运输企业和企业负责人。
“罚款不是目的,规范行为才是治本之策。”122张大额罚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目前东营市已有1300多辆小标大罐车辆进行了改造,120多辆不符合技术要求的车辆主动退出危化品运输市场,境内危化品违规运输率直降98.6%,危化品违法运输行为基本杜绝。
然而,重罚之下却也夹杂不同声音。
“目前全省好像只有东营执行如此严厉的处罚。有人说我们只会罚款,甚至有人认为长此以往会影响地方发展,我们背负着很大的压力。严格执法有错吗?”面对不理解,东营市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交警向记者抱怨。
“重罚之余还需重典,用严厉制度和法律来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综合治理机制才是解决危化品车辆管理滞后的关键。”山东警察学院治安系交通管理工程专业教师陈瑜认为,
当前危化品运输管理涉及到安监、交通、治安等多个部门,各职能部门对车辆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各自为政,信息没有共享,以至于公安交警只能被动地在路上对违规违法行为查堵,治标不治本。
记者从省公安厅了解到,从道路交通事故特别是较大、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看,客车、货车、危险品运输车、校车、农村面包车、渣土车、低速载货汽车等“七类重点车辆”已成为当前道路交通事故高发的主因。近一个月以来,全省共检查“七类重点车辆”37.5万余辆次,查处“七种违法行为”17.4万余起,摸排建档“七类重点车辆”18.4万余辆,“七类重点车辆驾驶人”19.2万余人。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正建立“七类重点车辆”动态监管平台,将辖区重点车辆底数、驾驶人、车辆检验、车辆状况、运行路线、车主等基础信息全部纳入平台,实现日常监管。
“只有从制度和法律入手,公安、交通等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形成合力,才能真正消除危化品运输车辆潜在的安全隐患。”陈瑜表示。
[编辑: 李敏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