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亚麟
被称为 “史上最严禁烟令”的《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6月1日施行,规定室内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及重点单位的室外区域禁止吸烟。记者现场采访发现,社会各界已行动起来参与到控烟行动中,不过控烟死角仍不少。(新华社6月1日电) 号称“史上最严”的北京控烟令昨天高调出台,全国上下为之瞩目。
之所以被称为“最严”,是因为里面规定了违法设置吸烟区、吸烟室、摆放烟具或者纵容吸烟行为的,那么单位最高将会被罚款3万元,个人违反禁烟条例的单次将被罚款200元,而禁烟的范围更是史无前例,可以说是带顶的公共场所全禁烟,不带顶的公共场所部分禁烟。
如此严格的禁烟条例令人欢欣鼓舞,那么全国上下真的会自北京开始掀起一股禁烟浪潮吗?难说。
其实,类似北京这样的控烟条例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上海、广州、深圳、济南、武汉等等多个城市都曾先后出台过种种控烟条例,其中不乏比北京控烟条例更加严格的范本,然而效果如何呢?答案很惨淡,大多数看似严格的控烟条例往往被束之高阁,沦为一纸空文,甚至有地方的控烟条例从出台至今20年间竟没有开出一张罚单。
不光是地方上的控烟条例遇到执行难,2011年中国已开始实施“全面禁烟令”——卫生部2011年颁布实施的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就明确列入“公众场所禁止吸烟”这一条,那么效果如何呢?恐怕各位看官心中也都已经有了答案。
而早在2003年,中国就签署了全球性公共卫生条约《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并经人大批准于2006年在中国正式生效。《公约》第11条要求实施大而可见的图形警示,也就是所谓的“烂肺图片”,面积要占烟盒主要可见部分的50%以上,最少不低于30%。10年过去了,即便在世卫组织的多次督促压力下,中国烟草产品在包装上仍然执行内外不同的两套标准——销往国外的卷烟烟盒包装上“黑肺烂牙”图案触目惊心;而在国内销售的种种烟草的包装盒外依然光鲜亮丽,就连那句“吸烟有害健康”的警示语都被弄得要多小有多小。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各种控烟法规和条例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欠缺,甚至很多规定走在了“世界前列”,然而数据显示,世界烟草产量从1997年到2009年下降了1/4,但中国烟草产量却未降反升,如今已占全球的43%,远远高于另外9个烟草生产大国产量之和。尤其在2000年以后,种种号称“最严”的控烟条例出台后,卷烟产量却明显上升。
可见关于控烟,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并不是“史上最严”的条例,而是缺乏控烟的决心和对控烟条例的有效执行。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