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经济带再升级 12亿只中国对虾重游胶州湾

2015-06-10 07:34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跨海大桥和胶州湾隧道拥抱着美丽海湾,以保护、改善胶州湾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湾区经济带再升级……在经济新常态下,青岛市以整体保护胶州湾自然岸线、生态湿地、入湾河道、水动力条件、纳潮能力等为前提,优化提升胶州湾近岸功能,着力打造海清、岸绿的生态型美丽海湾。同时,青岛将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既要发展更要生态,依法建设推进胶州湾海洋生态综合整治,拓展城市战略发展空间。

  大青岛拥抱胶州湾

  2011年6月30日,青岛跨海大桥和胶州湾隧道全线通车,塑造出拥抱胶州湾的大青岛城市框架,为青岛城市的深度发展拓展出崭新的空间。

  青岛跨海大桥全长36。48公里、投资100亿元,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2011年上榜吉尼斯世界纪录和美国“福布斯”杂志,荣膺“全球最棒桥梁”荣誉称号。

  青岛胶州湾隧道南起黄岛区薛家岛,全长7800米,其中陆域段3850米,海域段3950米,隧道长度目前在我国海底隧道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三,是我国建成的第二条海底隧道,在青岛城市建置120周年的时刻,终于结束了“青黄”不接的历史。

  在建的青岛地铁1号线,建设期限为2014至2019年,该线是主城区连接黄岛区和城阳区的南北骨干线路。全长约59.970千米,设40座地下站,平均站间距1524米。青岛地铁1号线通过海底隧道连接青岛东西海岸,并连接着东海岸南北城区,称得上是青岛地铁的最主要干线。

  湾区经济带逐步升级

  按照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城市发展战略目标,以保护、改善胶州湾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东岸地区重在“做优做美”,彰显百年青岛历史特色,加快老企业的搬迁改造,发展港航经济、商务办公、商业服务、文化创意等高端蓝色服务业;北岸地区重在“做高做新”,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会议会展和公共服务功能,高水平打造科技型、生态型、人文型新城区;西岸地区重在“做大做强”,依托前湾港重点发展物流保税、出口加工和海洋装备等蓝色产业,胶州区段结合大沽河、跃进河、洋河改造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和高端服务功能。

  母亲湾周边的面貌已经悄然改变,仅以青岛港为例,煤炭、矿石等干散货逐步迁出老港区,为老港区蝶变和邮轮母港城崛起打开了崭新的发展空间。5月29日,备受关注的青岛邮轮母港正式开港运营,这标志着具有120多年历史、以传统装卸为主的老港区完成了蝶变。

  在北岸,依托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蓝色新兴高端产业聚集区、青岛软件科技城、青岛科技商务中心、青岛“人才特区”,全力打造科技人文生态新城。考虑到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对城阳、胶州、即墨等周边区域进行统筹研究。

  修复环境,鱼肥民乐

  围绕着胶州湾,一系列海洋活动的举办,有效地提升了胶州湾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功能,形成了集木栈道、欢乐城、旅游、观光、度假、垂钓、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滨海生态功能。

  立足于修复海洋生态环境、打造富饶蓝色粮仓,青岛市连续多年组织开展海洋生物资源增殖放流活动,“为守住胶州湾这片湛蓝,保护海洋应该从保护海洋动物做起。”小学生毛润东说,他每年都拿出2000元压岁钱参加认捐苗种,为呵护母亲湾做贡献。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累计放流各类优质水产苗种60亿多单位,近海海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正在逐步恢复。2010年以来,胶州湾海域先后放流中国对虾约12亿只、褐牙鲆90万尾,市级资金累计投入1317万元,进一步丰富了胶州湾生物多样性,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记者获悉,青岛将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既要发展更要生态,依法建设推进胶州湾海洋生态综合整治,从源头上扭转胶州湾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及海洋渔业资源衰竭趋势,加快实现水清岸美、鱼肥民乐的生态海湾、美丽海湾目标。 记者 周晓荷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