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美化村庄14万平方米,引进工农业发展项目84个……2012年8月至今,青岛市从市直机关中先后选派了75名机关干部到平度市25个相对薄弱村任职“第一书记”,他们从机关干部变为驻村“班长”,为村庄和百姓做实事。
农村娃上央视,捧回大奖
6月2日,平度市张舍幼儿园合唱团参加的“快乐宝贝爱唱歌”节目在央视少儿频道七巧板栏目播发。正是在青岛市派驻平度“第一书记”隋世宇的帮助下,这群农村娃走出乡村山野,成为全国首个登上央视的农村幼儿合唱团,更从来自全国32支队伍中脱颖而出,捧回“最佳表演奖”。
据介绍,身为青岛市教育局派驻平度市田庄镇双淄姜家村的“第一书记”,隋世宇不仅关心当地孩子的健康成长,心里还时刻惦记着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在隋世宇的努力下,去年春节之前,投资300万元、容纳150张床位的瑞福康老年公寓正式运营。“去年春节,隋书记是和我们一起过的,人家也是有爹有娘的,大过年的还跑来陪我们这些孤寡老人,我们打心里感谢他啊。”80岁的刘书荣老人到现在说起隋世宇来,还是激动不已。
去年,隋世宇还为平度引进了恒源汉河铁塔厂项目,累计投资3亿元,解决周边百姓就业150人。目前,在他的积极联系下,计划投资20亿元的汉缆工业园项目也正在洽谈和推进之中。项目投产后,将为当地经济发展引来丰富的源头活水。
研究“堵人”战术打破僵局
据悉,完全脱岗、一驻三年、真正“沉下去”是对“第一书记”的工作要求。青岛市城建委派驻明村镇明西村“第一书记”黄治棚入村第一天就开始走访入户调研民情。“我这一入户就出现了问题。”黄治棚说,“当我按照村民名册去走访时,许多村民家的大门总也敲不开;一些村民远远看见我,也绕道走,就是见不着村民啊。”
为了打破僵局,前思后想,黄治棚学会了“堵”。第二天清晨四点多,天还没亮,黄治棚就在前一天没敲开门的几户村民家门口转悠,还真把他们“堵”上了。“原来,农村生活的作息时间和机关不一样,村民往往早上四五点就下地干活,晚上歇得较早。”黄治棚说,就这样,他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每天一早起床深入田间,吃完晚饭便走家串户,明西村275户人家就这样被他“堵”在家门口,“堵”在路边,“堵”在田间。黄治棚从村民口中的“黄书记”渐渐变成了“小黄”,驻村工作得以顺利开展。“黄书记拉庄户呱,说贴心话,他就像俺村里的人,一点架子都没有。”村民于勤远说。
争取资金,促进村庄发展
据悉,“第一书记”所驻的村庄,大部分属于经济“空壳”村或“贫血”村,村民们对于致富奔小康有着强烈的渴望。在崔家集镇团结村一片占地600余亩的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内,记者看到,几名女工正在移栽地瓜苗。“这个示范园是由驻俺村‘第一书记’向派出单位青岛市农委争取300万元建设的,目的是发挥园区示范作用,引领村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村集体收入。”团结村支部书记林付瑞介绍说。
三年来,驻平度“第一书记”的派出单位直接援助资金、物资达3755.5万元,争取市直有关部门支持7770.7万元,争取社会单位支持1224.5万元,为驻村修筑道路182千米,绿化、美化村庄14万平方米,化解矛盾纠纷199次,让25个所驻村庄发生了“美丽蝶变”。同时在平度先后建立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40个,引进工农业发展项目84个,帮助驻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405.6万元。“现在,‘第一书记’是干部群众抢手的‘香饽饽’,已经成为了基层党建品牌。”平度市包村共建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在青岛市派“第一书记”的带动下,平度市、镇两级也先后派驻村庄“第一书记”294名,形成了“三级驻村、齐抓共管”的后进村庄整顿转化新格局。
文/图 记者 郭微微 本报通讯员 李培强 张德杰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