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师“大战”英国熊孩子的价值

2015-08-07 09:32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纪录片 《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第一集4日晚在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二台播放。片中“严苛”的中国教师与“捣蛋”的英国学生相遇,引发网民对中外基础教育差异的讨论。这部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个在英国学校进行的教育实验,5名中国教师在英国博亨特学校对50名九年级学生进行四周中国式教学,学校将在最后通过测试比较中国教师所教授的学生与这所学校其他学生的成绩。(新华社8月6日报道)

  今天这部纪录片刚刚传到中国,就迅速在各个社交媒体上火了起来,网友们纷纷转发,很多人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情,看着中国严师是如何“大战”英国熊孩子,看着英国的熊孩子如何被中国老师训哭,又看着中国老师如何被英国熊孩子逼疯,甚至很多网友还在打赌,这场“大战”最终将会以哪一方获胜而告终……

  不过,除了看热闹之外,也有更多人从这部纪录片中看到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中西方教育理念的碰撞,平时一些被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教育方法,一旦被放到了不同的文化中后,无论是优点还是缺点都好像被放到了显微镜下,从而引发大家更多的思考。

  纪录片对比了中国教师与英国教师的教学:英国教师主张学生自己寻找答案,而中国教师则是把结论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记下来;中国教师不断强调纪律,而英国学生则显得有些调皮;英国的体育课按照每个人的能力分组跑步,每个人都跟自己能力相近的人在一起跑,不会有压力,而中国教师则要求所有人一起跑,并进行排名;在英国,老师用不同的教学大纲去应付不同的学生,但在中国,就只有一个教学大纲,要么适应,要么淘汰……两种不同的教育模式所带来的结果差异明显:2009年、2012年的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测试结果显示,代表中国大陆参加的上海市中学生在数学、阅读和科学成绩上均位列第一,远优于英国;在中国教育模式下的学生,明显更有纪律性,有更强的耐心、意志力和竞争力。相反,英国的学生更爱思考、爱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的课外作业阅读类的很多,活动性课程也多,虽然所学知识不深,但却偏向研究型和思考型;他们的演讲、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不会一定要听权威的,而更有发散性思维;在学习方面,他们不把考大学当成目标,而是要突出发展自己的个性,更有批判精神和创造力。

  很难说这两种教育模式到底孰优孰劣,到底哪种教育方法才是最佳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两种教育模式中都有长处,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通过这部纪录片让我们意识到双方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优缺点,意识到教育绝不能固步自封,中国的教育理念应该走出去,也更应该把西方的教育理念引进来,让英国的教师来教育教育中国的“熊孩子”,双方互相取长补短、教学相长——而这恰恰就是这部纪录片的价值所在。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编辑: 刘晓明]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