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光彬展示折纸。
一张广告纸,在席光彬手里三两分钟就能折成活灵活现的花蝴蝶、百合花、红酒杯等。席光彬从小就痴迷折纸艺术,苦心钻研三四十年,自创了伞形折法、蛇腹段折法、瓦楞形折法等七八种方法。席光彬最大的愿望是办一个民俗展会,将自己最优秀的作品呈现出来。并以此为契机,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共通把折纸工艺发扬光大。
300张彩纸折成7层玲珑宝塔
席光彬折纸讲究一气呵成,在他手里一张方方正正的单薄彩纸仿佛有了灵气,几分钟能变成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形神兼具、立体丰满。席光彬的折纸作品多达万件,只要是能看得见的实物,他就能用纸折出来。妻子薄爱红介绍,席光彬曾用300多张纸折成一座玲珑宝塔,上下7层接近半米高,不使用点滴胶水却能无缝对接、立体饱满,三五年屹立不倒,形态无损。
“看着简单,折起来难,有的要先把里面折好再拆开,折好了外面,再根据折痕把里面复原,层层叠叠少不了五六百步。”席光彬说,“步数太多,叠好了我就忘了,再让我折也折不出来,就是跟着感觉走,灵感来了就折。”有时候看着电视,他手上也要那张纸折折叠叠,最后竟折成孔雀。虽然席光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但他的手上的真功夫非同一般,他说不出具体的步骤和方法,但一张巴掌大小的彩纸,经他手之后就有千变万化的可能,能变成可伸展的花球、变形龙舟、百瓣莲花等。
在席光彬家里,沙发上、电视机上随处可见他折的坦克、飞机、花球,形态逼真、造型精美。打开卧室,他的作品盛满橱柜大小的4个纸盒,花朵、彩球、方盒等形态各异,没有一个是完全一样的。席光彬粗略估算有单品2000多件,经过组合之后,起码能再创造1000件作品。
3岁开始折纸,创意源于瓜子袋
“小时候跟着妈妈在电影院门口卖瓜子,那时候没有塑料袋,就用折个纸袋代替,一叠一大摞。”最初接触到折纸,席光彬才3岁,他的启蒙老师就是母亲。随着年龄的增长,席光彬对折纸的兴趣更加浓厚,他随身带着纸片,走路累了就找个树荫坐下折纸。当同龄人迷恋游戏机、手机、上网时,席光彬却痴迷于折纸。
在他看来,一张纸片能折叠成青蛙、渔船就很神奇,往往折法稍加改变,又能折出新的玩意。用席光彬的话说便是,折纸有无限变化的空间,潜心其中就像遨游在大海里,永远找不到尽头。也正是这份神秘,给了席光彬无限的创意和灵感,别人折的坦克只有大体轮廓,他却能想方设法加上炮筒、机枪和望远镜。“我去书店找书看,就觉得太简单,我折的东西要比书上的难好几倍。”席光彬不谦虚地说,他现在的手艺,已经远远超出一般折纸书能传承的技法。
席光彬介绍折叠的常用方法有“伞形折法”、“蛇腹段折法”及“瓦楞形折法”等,而每种折法又可以细分为更多的折叠形式,比如“伞形折法”就有对边折、对角折、集中折、双正方形、双三角形等。“蛇腹段折法”则设计简单,不仅设计单元在纸上容易找到,而且可以很轻松的改变折痕分支的长度和位置,使其较容易张合,非常适合用来表现动物的嘴巴、腿或昆虫的翅膀。
想办展览会,将作品呈现出来
“我也想找人交流,但是没有,从来都是我一个人在家里琢磨。”席光彬说,在他的周围也有不少人愿意来学,但只是觉得很好玩,玩过一段时间,就没了兴趣,想要找一个实力旗鼓相当的爱好者共通交流几乎不可能。像他这样能坚持折纸数十年的人少之又少。
折纸简而不易,看似简单却深奥精深,要把折纸艺术传承下去,不是想学就行。折纸要求学习者不能单纯靠模仿,还必须头脑灵活,要有创新意识,要把它作为一种艺术来追求。如今折纸手艺的传承,仍然停留在原始阶段,大多是靠口传心授,后继乏人已是一个普遍现象。加之,折纸并不能带来直接经济收益,想要找一个能够为此不惜时间和精力的传承人,实属不易。
所以席光彬想出一本书,把自己毕生的研究都写进去。他还想办一个展览会,将自己最优秀的作品呈现出来,并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共通把折纸工艺发扬光大。“我肚子里没什么墨水,会折会叠,但就起不出传神的名字,我多希望有人能看看它们,能给它们都取上个名字啊!”席光彬把玩着手里的折纸,无奈地摇摇头。 文/图 记者 陈平平 通讯员 林丽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