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堂吉伟德
新学期开学之际,在济南的10所小学中,教师队伍“阴盛阳衰”依旧,有小学男女教师比例高达1比10。山师附小相关人士介绍,“我们学校51个班,没有一个男班主任。”(9月3日《齐鲁晚报》) 职业的选项与社会的认同度互为因果。男性教师人数过少,无论是总量还是结构上都处于绝对失衡,跟“弱势认同”下的择业观密不可分。社会普遍性认为小学教师发展前景不大,不具有太多挑战性,不但男性对此缺乏足够的兴趣,就连女性也带有同种认识偏见。所以尽管在很多地方,教师的平均工资达到并超过了当地公务员的水平,然而却没有获得应有的职业地位,“孩子王”的职业被打上了“缺乏活力”或者“难有作为”的标签。
这种职业性的偏见,从本质上讲还是性别歧视所致,当某个职业被贴上“没出息”或者“无作为”的标签后,对于那些要充当家庭支柱的男性们,清贫和寂寞还或还可忍受,但社会偏见却无法容忍。不断自我矮化就会加重社会性弱势,若不能消解职业性的偏见,那么男性们就无以勇敢站在“三尺讲台”上,并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人生志向。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王泯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