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一响放下筷子就出诊 体验急救员紧张生活

2015-10-05 07:06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10月4日,小长假刚刚过去一半,多数人还在外出游玩的路上。此时,在路上紧张运转的,还有急救中心各个站点的工作人员。国庆小长假对于他们来说,仍然不能放松。

  一个夜班出诊9次

  10月4日早上6时,记者来到青岛市急救中心海慈站。此时,大街上的行人还稀稀落落,医院的诊室还没有开诊,而市急救中心海慈站灯光依旧通明。医生、护士、司机、2位担架员,这个车组5位值夜班的工作人员坐在急救站,随时待命。刚过6时27分,随着电脑上传出一声呼叫声,5人迅速走出急救站,向急救车一路小跑而去。对于救护人员来说,他们的工作就是两个字:急!快!

  “是在台东八路那边,有一位年近60岁的妇女,一大早出现了心慌、憋气的现象,我们去检查发现没有什么大问题。初步判定患者处于更年期,这些现象是内分泌失调引起的。”出诊回来,医生苏众祚告诉记者。话刚说完,呼叫声又想起,这次电脑显示,是一位骨折病人。他们开始了这次夜班结束前的第9次出诊。

  记者跟随急救车,来到诸城路一处老住宅区。在住宅区小路上来左右几次转弯,救护车在一栋老楼前停下。“在七楼,老人一个多月前大腿骨折了,今天想去医院复查、住院。”家属告诉急救人员。记者了解到,老人今年88岁,腿部骨折后一直卧床,家人想带老人去医院做复查,于是拨打“120”求助。

  由于这是一栋老楼,楼道光线灰暗又特别狭窄,为保持平衡,前面担架工将担架扛在肩上,后面担架工则尽可能放低,每到楼道转弯处,都要十分缓慢、小心,以免老人受到二次伤害。

  午饭时放下筷子就出诊   

  早上8时30分,夜班车组和白班的车组交接班。“这几天还不是太忙,在夏天高温和冬天寒冷的时候,我们白班一般会出诊十一二次,夜班会出诊十五六次。这两个季节是老年人心脑血管常发季节,我们负责的市北区和老四方这一带老人又特别多,而且还是一些老楼,每天都要爬近四十层楼的楼梯,等到快下班的时候,腿都累得直打颤。”白班医生李德亮告诉记者。

  11点20分,临近中午饭点,李德亮和车组的工作人员从医院餐厅买了些饭菜后,迅速回到急救站。他们要在急救站的桌子上解决午饭。“我们吃着饭被呼叫打断的事经常发生,一顿饭可能要凑好几次才能吃完。忙的时候,一天如果出诊10次以上的话,午饭基本就要在路上解决了。”车组护士熊娜告诉记者。她话音刚落,电脑里传来了急救中心的“命令”,呼救原因上只有简单的“摔倒”两个字。不敢耽误,放下手中筷子,车组五人向门前急救车走去,不到1分钟,随着警报器响起,救护车驶出医院。

  “我们全年都是轮班,没有节假日这一说,年三十晚上也必须有车组在班上。年夜饭就和同事们在急救站里吃,随时候命。”李德亮说,往往越是春节时期他们越忙。

  “醉汉是我们的‘常客’,我们把这些醉汉拉到医院,醉的严重的打个醒酒针,不严重的睡上一觉早上起来就走了。”李德亮说,他们经常遇到被醉汉打骂的情况,“我前两年被六个醉汉围起来打,头部受伤,住院半个月。”

  八成病人无需急救

  “很多拨打“120”的病人根本是不需要救护车的。有些疾病并非急症,他们可以自己打车去医院就诊。而现在,有没有必要的病人都打“120”,急救资源很多时候被这些本不需要的人占用。”苏众祚告诉记者,救护车相比打车要便宜,5公里内10元钱,另加每次出诊费50元,随叫随到,还有专业医护人员服务,而且救护车速度更快,相比起来,比打车要划算很多。

  记者在急救中心海慈站的出诊记录上看到,很多呼救原因都是普通疾病,甚至算不上疾病,比如“路边醉酒叫不醒”、“脚抽筋”,“左手感染红肿”。

  苏众祚告诉记者,现在救护车接到的近八成病人都不是有生命危险的,有些可以自行解决,急救人员并非怕苦怕累,而是对用于急救的公共资源被占的现象,感到着急和无奈。

  文/图 本报记者 徐军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出诊 急救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