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龙敏飞
四川自贡一社区今年1月份成立社区“道德银行”,把居民在社区的优秀道德行为兑换成一定的积分,量化而成“道德币”存入个人账户,居民可以凭账户内的道德资产争先评优、兑换奖品和换取服务。目前,“道德银行”吸引了近1000位居民开设账户,长期活跃储户达数百人。(10月19日《华西都市报》) 近年来,因为一些讹人事件的发生、一些冷漠行为的存在,让人心不古、世风日下成为一种流行感叹。在这样的现实境况下,扶起道德便成为一种良心之问,也成为一种社会共识。
“道德银行”是一种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值得肯定,其对激发市民向善的动力,有一定的积极价值。但《管子·戒》有言,“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自贡这一社区的行为,无疑有“将道德功利化”的隐患。比如,有些人向善,未必在乎“道德银行”的积分;有些人并不乐于向善,更喜欢占小便宜,其积分却未必不会高。
可以说,这样的功利性道德,仅是一种次优选择,最优的决策,是让向善成为公众的一种习惯,像呼吸空气一样自然。对“道德银行”而言,最理想的状况是在这般措施的激励下,让更多的人养成了积极向善的习惯;而其最坏的可能,则是一些人对道德银行的积分以及所能兑换的物质产生依赖,一旦某种善行无法获得积分或“道德银行”不复存在,这些人便可能什么好事都不做了。最好的状况固然值得期待,但最坏的可能也必须警惕。
自贡这一社区的尝试,其优势与劣势均很明显,能不能达到期待值,仍有待现实的检验。笔者认为,“道德银行”的创新之举可以期待,但不能过于依赖。可以肯定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应警惕其消极的一面。置于更深层次的视角来审视,扶起道德从来都不是朝夕之功,而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