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网10月22日消息 今天上午,第15届中国·青岛蓝色经济国际人才暨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以下简称第15届“蓝洽会”)在鲁商凯悦酒店召开,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技术合作项目集聚崂山区,其中一批将有望在青岛扎根,服务青岛产业发展和升级。
连续15年举办 本届“蓝洽会”由青岛市委、市政府主办,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科技局、市外专局、崂山区政府共同承办,并邀请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作为大会的指导单位。
“蓝洽会”是从2001年的“海外百名博士创新周”开始,历经“海外人才周”、“海洽会”、“蓝洽会”的变迁,经过了15年的精心培育、摸索实践,已经成长为彰显青岛创新发展战略、集聚海内外人才智力交流和技术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中国蓝色经济领军城市的一张新名片,在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中形成了较好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连续多年入选国家“海外赤子为国服务行动计划”。
400余家用人单位到会洽谈 据悉,本届“蓝洽会”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三创”活动,以“创新、创业、创客,共享、共行、共赢”为主题,以“围绕蓝色、突出高端、推动国际化”为目标进行,涵盖开幕式、 “一带一路”与国际化人才主旨演讲、人才和项目洽谈会、海外高层次人才项目专题推介、引进高层次人才及蓝色经济区发展成果展示、高层次人才青岛蓝色经济行、青岛引才引智工作主题论坛、签约仪式暨闭幕式等板块,共吸引近40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09名海外高层次人才、40余家中科院系统的科研院所、20余家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参会参展,400余家市内用人单位和80余家国内科研单位到会对接洽谈。
在受邀嘉宾方面,香港经济学者、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一带一路”百人论坛专家委员会委员梁海明,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导杨宜勇,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生物与化工系高分子物理与工程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劳伦斯·巴菲奥教授等一批“大腕”在上午举行的“一带一路”与国际化人才主旨演讲中纷纷亮相。
此外,在23日上午举行的“青岛引才引智工作主题论坛”上,将有青岛市海外引才引智工作站负责人、青岛上市公司负责人、国内著名引才中介机构负责及驻青高校科研院所的代表就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的需求方与供给方的沟通、交流和合作,以及当前国际化人才流动的新趋势、新特点进行探讨、交流。
“四项”计划助推青岛“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战略 会上,市人社局局长纪敏发布了《青岛市“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战略行动方案》研究报告,计划用5年左右时间,落实青岛市“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战略行动方案,方案涉及的重点项目、重要平台建设,取得实质进展和示范效应。用10年左右时间,建立完善青岛市“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选、用、育、留、引”的长效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成“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高地。
具体的行动计划主要包括四项:一是载体建设计划。重点是建设“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一站化”服务平台,组建“一带一路”国际人才智力合作联盟,探索创建1+X“国际海洋人才合作平台”和全球最大的蓝色产业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二是制度创新计划。重点是完善人才扶持政策和人才流动配置机制渠道,健全外事交流机制,加大“一带一路”小语种人才培养力度,完善境外经济合作区政策。三是双向引才计划。重点是制定实施“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专项引进计划,建立“一带一路”引才引智工作站,设立“一带一路”海外研发机构就地引智引才,推动青岛优势产业国际化人才环流。四是多元培训计划。重点是激发社会力量,建立“一带一路”“全人才成长链”培养扶持机制,加强对“一带一路”人才培养机构的扶持力度,实施“一带一路”海外人才培训实训工程项目。
“线上”与“线下”融合 本届“蓝洽会”开发运行了集项目信息、人才需求、政策发布、人才服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中国青岛蓝洽会”线上平台。该平台的开发运行,使人才对接、项目洽谈突破了“蓝洽会”举办时间、空间的限制,人才、科技项目供需双方可以随时进行信息查询、随时进行对接,有效节省了供需双方的时空成本,对于进一步盘活海外高层次人才存量、拓宽人才搜寻渠道、提升项目落地成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蓝洽会”永不落幕成为现实。
有别于传统的人才招聘网站,“中国青岛蓝洽会”线上平台是专为海外高层次人才构建的高端平台,在职能定位上以高端科技项目对接、合作为主,在内容管理上实施“实名注册”、会员管理,在保证信息真实可靠的前提下,配合运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对科技项目供需双方的职位、人数、学历、专业等需求进行自动分析、自动匹配,实现了科技项目合作的精准定位,有效提升了项目匹配效率。
记者注意到,与往年不同,今年的“蓝洽会”大幅压缩了各活动板块中的官方时间,把时间更多的留给参会的企业与海外高层次人才,让海外高层次人才在推介项目、发布信息、洽谈对接中真正的唱“主角”。
文 孙贴静
[编辑: 董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