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毛建国
10月18日下午,湖南邵东县发生一起未成年人劫杀女教师的恶性事件。10月19日,公安机关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嫌疑人年龄最小者仅11岁,最大13岁。由于三名嫌疑人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目前已被送往工读学校。而弑师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偷零食被老师发现了。(10月23日新华网) 这起少年弑师案件,让人有一种揪心之痛。案件的起因,仅因偷学校小卖部的零食,而后被老师发现,三个少年偏执地“想要杀死她,顺便把她的钱抢走”。案件发生后,三个人竟然旁若无人,拿着抢劫来的钱,跑到县城网吧去打游戏了。案件的发生,不是哪一方面的问题,而是深刻反映出当下学校、家庭和社会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
从家庭来看,三名少年,两名少年是留守儿童,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另一名少年,父母感情不和,长期疏于管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教育,作用重要,无法取代。如果父母教育的缺位,得不到有效弥补,就有可能加大问题发生的机率。从学校来看,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一名博士后,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在乡间底层孩子中存在着明显的“反学校”文化,有些乡村孩子甚至看不起老师。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确立老师的权威地位,以及乡村教育如何适应大流动的社会现实,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显然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从社会来看,互联网整体带来了利好,也产生了“发展中的问题”。这三名少年都是网瘾少年,在案发前后,都曾到网吧上网。根据法律规定,网吧禁止未成年人进入,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在针对网吧的管理上,还存在着重大疏漏。
对于这起案件来说,显然不仅仅是哪一方面的问题。所以,分析“少年弑师”不能把问题简单化。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增加必然的机率,减少偶然的影响。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王泯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