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10月31日讯(记者 徐军) 出生仅5天,8斤重的孩子查出腹部有一个近1斤重的血管瘤,可把孩子一家人愁坏了。孩子一个月的时候,妇儿医院使用4枚特殊的弹簧圈成功封闭血管瘤,将血管瘤“饿死”。
9月17日,家住青岛市黄岛区的王梅(化名)喜迎儿子降生,9月22日,孩子准备出院,医生查体发现孩子腹部有一个硬硬的包块。做了腹部超声后,医生怀疑是实质性占位。王梅不敢大意,当天就带着孩子从黄岛来到市内一家医院。做了超声、CT检查后证实,孩子的肝脏的确有一个巨大的占位!
新生儿的肝脏巨大占位,在临床上是一种很罕见的疾病,尤其是这个孩子才刚出生5天,肝脏上的肿瘤比肝脏正常组织都大,几乎占满了整个腹腔。考虑孩子肿瘤巨大,手术风险极高,而且孩子年龄小、体重轻,医生觉得暂时不宜开刀手术。随后,王梅又辗转跑了青岛多家三甲医院,医生都说孩子需要做全身化疗,但这种治疗风险极大,生存率只有十分之一,相当于九死一生。
正当一家陷入绝望之时,王梅在网上查到市妇女儿童医院心脏中心的泮思林医生曾治疗过类似疾病。一家人赶紧来到市妇儿医院找到泮医生,泮思林在仔细阅读了孩子的病历和各项检查结果后,也不禁深深皱起了眉头。“孩子才出生26天,肝脏上的肿瘤就有大约11cm×8cm 那么大,而孩子的体重仅仅4.2kg,估计肿瘤就得占1/8,腹腔几乎被肿瘤填满,腹腔的其余脏器都被压到一边,孩子已经有吐奶的情况,而且伴随腹内压增高,肚脐也出现了渗血渗液的情况。”泮思林告诉记者。
“直接开刀瘤体分离难度大,供血动脉探查困难,出血量也会很大,能不能下手术台都难说,要是单纯化疗,小孩子也将难以承受副作用。”泮思林最终选择了运用先进的介入方法,从股动脉送入一条非常细的导管进入血管瘤供应动脉,利用4枚特殊的弹簧圈成功封闭血管瘤。
手术顺利结束,弹簧圈塞入了肿瘤供血动脉,让肿瘤失去了生长的“粮食”而饿死。孩子手术后回到监护室,并于次日便回到了父母身旁。经过10余天的恢复,复查CT血管造影,瘤体明显变小了,现在仅有术前的三分之一大,而且一种特异性的肿瘤标记物—— 甲胎蛋白也显著下降。10月30日,泮思林对婴儿进行二期手术,进一步封堵血管、扼杀残余肿瘤。“手术比较顺利,再过一周差不多就可以出院了。”泮思林告诉记者。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