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念不忘 必有回响

2015-11-10 13:49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约摸着,有五年了吧,就在这黄岛路上,我一边走,一边拍着照片。

  即便是如今,常常的,我会一个人站在自家的窗前,去回答镜子中对我自个儿的提问。尽管,彼时情景已无法重现,但是在心的最里头,假若不去看我所拍的这些照片,我也会把这些人这些物某时某刻在黄岛路上的穿行说得非常清楚。当然,风景无处不在。其他的路,像四方路,像高密路,这些路的名字也都与山东的老区品格、老城性格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和黄岛路一样,共同成为青岛土著们,成为已经在青岛定居的外地人,共同的期许与愿景。

  比如,拍照。

  就在2008年的3月份吧。青岛本地摄影网站“G4纪实摄影网”组织了荷赛当年获奖图片赏评会,地点就在中山公园小西湖边上的新市民之家。当时,我租住在金口二路海洋大学正门口附近,尽管已经离开军营多年,但是闲不住的习惯依然存在。我是第一个到达现场的,我能看到什么,并没有一点儿谱。那会,不管是坐在我周围的人,还是我面前大屏幕上投映着的照片,都是陌生的。特别是屏幕上的照片,真的震撼!在军营里,我可从来没有看见过。荷赛的那些图片,让我,真惊了。

  第二天,我就买了相机。没有一点儿犹豫,目的也很单纯,就是想知道自己能够看到什么,能够想到什么,能够拍到什么。相机,似乎将要成为我的荣耀。

  但是,这一份荣耀,讲句实在话,只是一个幻想罢了。因为我所看到的世间一切,并非如荷赛图片般的震撼。现实,平平淡淡,寻寻常常,却也都是关乎平头百姓休养生息的世情景观。

  这一年,几乎每天我都在前海沿儿转悠。真的,我并不熟悉这个地方。我与许多来青工作的外地人一样,念想着娶个青岛小嫚当媳妇,念想着在靠海之滨买栋房子,念想着在一个好的单位里拿着不菲的工资,但是十六年里,却依然觉得内心的归属总是在异乡与故乡之间游离,甚至在很多年里,都没有去留意曾经走过的街道,曾经赶过的前海,曾经买过许多时髦服装的即墨路小商品市场,现在,他们,都去哪里了?

  于是,我拒绝了许多往来。我要走在大街上,我要走在大街上,我要走在大街上!不都说,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吗?期间,也有许多战友说我偏离了正常的生活轨道,但是在我的内心,实实在在地亲身体会到了,我们所走的每一条道路,都是我们所谓正常的生活。

  真是凑巧了。因为孩子在39中学读初中,我又在新的工作单位二次就业,便在合江路附近租到了房子。真的工作了,到街上走的时间,比先前就少了一些。但是,机缘却来了。到单位上班就要经过的黄岛路,给我种下了特别印象,算是一种巧合吧。青岛,怎么还有这样一个“破”地方。这样的一条路,这样的一些人,这样的一些店铺,林林总总,真的让我想不起来。又似在哪里见过,直至他们从我面前经过,我才真切地感觉到,对面的这些人,不就是“我”吗?真的,就是,“我”从我的面前经过了一样。真的,不经意之间产生的共鸣,没有丝毫矫情,我看见了“我”。终于,在这条名字叫做黄岛路的街道上,我看到了“破”的自己,以各种状态,“立”在其中。

  对着这些扑面而来的人,我试着举起相机,居然没有一点儿的胆怯,一点儿的迟疑,这一切的到来,显得那么自然……

  一直到现在,我,还是一个人,穿行在黄岛路上,一直紧握着相机,一直半按着快门,一直紧绷着心弦,一直屏息着呼吸,主动积极地迎上去,对着那些扑面而来的人,释放,继续,紧绷,继续,释放……这真是一个“要命”的时刻,并非,我与这些人“有仇”,实际上,我是在解剖“我”自己。那时的瞬间,即使放到现在,自己的心理生理,还是一次对自我的拯救。

  我不在这里,也不在那里,就在这黄岛路上。

  照片,一如往日的失焦,笨拙,不完美。所有这一切,都是现实中最平实的景观,我所要做的,无非就是,走近它,亲近它,拍下它。

  “他只有11岁”,我喜欢的美国摄影师克莱茵这样回忆道,“却玩了早已不再是儿童的游戏。”

  而我,却被那只模糊的“枪口”击中,瞬间变成黄岛路上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

  “我还年轻”,正如凯鲁亚克所说,“我渴望上路。”

  唯有这永远不将停顿的念念不忘,才必有回响。 庄周杨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编辑: 李敏娜]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照片 老街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