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山东成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省份之一

2015-11-14 11:13   来源: 大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本报记者 张国栋 赵洪杰

  11月2日,山东省政府决定:将省级批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由24项缩减为12项。这是我省继2013年9月削减62项收费项目后,再一次大规模压缩,超额完成全年再压缩三分之一的目标。

  通过改革创新,调动起蕴藏于基层、群众和市场中的巨大活力和创造力,这是山东发展日新月异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发展动力转换,需要更深入地激发这种活力和创造力。如何做到?答案仍然蕴藏在改革创新之中。

  回顾“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从广度还是深度看,都是山东改革设计最集中、改革力度最大的时期之一。以敢为人先的勇气和责任担当,山东准确、有序、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勇趟深水区,敢啃硬骨头,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营商环境,许多做法走在了全国前列。

  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山东的特点是上下联动、改得彻底。“省领导亲自挂帅,各级各部门都成立领导小组,省里先后出台十几个红头文件,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省编办主任刘维寅感言。

  他介绍,从2013年至今,我省先后分7批削减省级行政审批事项435项,市县两级削减审批事项3000多项,山东已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

  简政放权对政府部门来说是“革自己的命”,山东先易后难,态度决绝。刘维寅举例说,随着简政放权向深处推进,一些审批中介“蚕食”改革红利的问题暴露出来。今年上半年,省编办拟将71项省直部门上报的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纳入清单,本以为已没有压缩空间,但省政府主要领导看后,要求再逐个审查收费依据,最终压缩到48项。

  如何确保下放权力的“含金量”?山东推出治本之策:摸清各部门的审批“家底”,统一编制审批事项目录清单,未纳入目录的审批事项一律不得实施审批。除了这张清单,我省还制定公布了省市县三级行政权力清单和政府部门责任清单,正有序推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四张清单、一个平台”政府权力运行体系初步形成。

  放权只是一个方面。“放、管、服”三管齐下,强化监管,优化服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是我省的又一特点。

  权力放下来,地方怎么办?新泰市市长刘钦海说,在县域,过去办个证、盖个章,什么事都想托关系走后门,现在该市在国内率先探索推行“标准化政务服务”模式,以标准化清权确权、优权督权,固化简政放权成果,谁来办事都是一样的程序和服务。

  以投资项目审批为例。新泰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59个串联的工作环节整合简化为9个步骤,每个步骤、环节都有详尽的标准,审批时限由过去189个工作日缩短到32个工作日以内。该市“252油库扩容”项目审批速度排到了全国同类项目前三名,项目负责人康宁高兴地说:“搁原来没有一年半载是办不完的,现在,‘万里长征’变成了‘百米接力’。”

  以新泰探索为蓝本总结出的政务服务“山东标准”,将引领全国4万余家政务服务大厅的规范运行和建设——今年我国发布的首批7项政务大厅服务“国标”中,进驻要求、窗口服务规范、评价规范等6项标准由我省主导制定。

  市场主体数量的强劲爆发,是简政放权改革“红利”最直观生动的体现。我省在工商注册便利化改革基础上,探索“三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极大激发了社会投资和创业热情。仅今年上半年,全省就新登记市场主体52.7万户,实有市场主体达到537.4万户,同比分别增长22.5%和19.7%,增速高于全国7.1个和4个百分点。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注重各项改革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协调推进财税、金融、国企、三农、社会治理等各领域改革,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和管理科学化水平,是山东在改革设计中一以贯之的遵循。

  大洋泊车是省内首家立体车库生产企业,由于成果转化经费不足一度陷入绝境。2013年,看好其前景的潍坊金控集团提供了3000万元资金及3000万元担保支持,又吸引社会资本4.9亿元注入,以股权为纽带规范企业运作。企业产值3年翻了3倍,成为中国泊车产业基地。如今,潍坊财政的产业扶持资金都交给金控集团,由其通过市场机制,以入股、风投等方式进行支持。自2012年成立至去年,金控已联合各类金融业态组建24只基金,实现滚动投入134亿元,撬动社会资本142亿元。

  这一运作模式的背后,是我省财政资金运用的市场化改革走向纵深。不再直接介入微观经济,将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市场主体按市场机制配置要素,我省下定决心对产业的扶持不设或少设专项资金,取而代之的是用好、用准、用活股权投资引导基金这一创新型财政工具。今年各级政府参股或出资的各类投资基金总规模将达1070亿元以上,其中政府出资257亿元,具有不同政策导向和投资偏好的基金群初步形成。与此同时,省市县三级全部公开了政府预算、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财政透明度位居全国前列。

  走在全国前列的还有金融改革。党的十八大后,我省第一个出台金融综合改革意见,核心是培育壮大普惠金融,这对于长期处在“金融抑制”环境下的企业无疑是久旱甘霖。以区域性资本市场为例, 齐鲁股权交易中心已形成股权托管、上市孵化、股权众筹等七大平台功能,开展了私募股权、私募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领先于全国同类市场。青岛奥盖克化工公司董事长王在军说,在此挂牌后,公司三次私募融资5800万元,引入高水平战略投资者,仿佛重新“活”了一次。“金改”两年多,成效卓然:2014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达2692.55亿元,较2012年增长39%。今年上半年,山东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这是一个改革创新的时代。齐鲁大地改革举措频出,蹄疾步稳:全国首个实施省属企业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18家省管企业30%国有资本完成划转;到今年底基本完成农村土地确权颁证,比中央要求提前两年;率先在胶州等地开展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试点,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难题;山东供销社在全国率先走出服务规模化推动农业现代化之路;成为全国惟一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省份……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一条全面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的大道,已在齐鲁大地铺展延伸。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