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历史记载还是民间传说,很多大人物都跟石桥庙有一定关系,唐朝开国功臣徐茂公便是其中一位。民间传说,当时徐茂公打了一场大胜仗 ,在石桥庙安营扎寨,晚上夜观天象发现自己寿命将尽。果然,天还没亮便口吐鲜血身亡。将士们按照他的嘱托,将其葬在石桥庙附近,棺材里还有一块石碑,上面有首诗:徐茂公啊徐茂公,五百年后遭水冲。河东有块五女地,棺椁坟墓移向东。
富二代徐茂公上山当强盗 徐茂公是个传奇人物。第一奇是,一生中多次改名又改姓:他本名叫徐世勣(音绩),字懋公(民间因简就陋,写成同音的“茂公”,为了叙述的统一,我们在文中称呼徐茂公)。后来,为表彰他为唐朝建立的功勋,唐高祖李渊赐他姓“李”,与皇族同姓,以示荣耀,成了李世勣。再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为了回避这位千古一帝的名讳,“世”字不能用了,李世勣变成李勣。再后来李勣的孙子李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被武则天的军队干掉,“李”姓被收回,又改回了徐。折腾一圈,李勣变成徐勣,李敬业变成徐敬业。光通过这几个名字的变化,相信大家已经看明白徐茂公这一生了。
他是如何当上唐朝功臣的?这便是第二奇,徐茂公可没有走“逼上梁山”这样的常规套路,人家是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历史作家许家强在《徐世勣》一文中介绍:“徐世勣生于隋文帝杨坚中期,公元594年,他是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人,少年时移民去滑州卫南县(今河南滑县)。他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家中拥有众多奴仆,隋末荒年频仍,他家中的粮食依然满仓满囤。”
他这样的大地主家庭不愁吃穿,但在隋末那个为了填饱肚子不惜卖儿卖女的可怕时代,有一个叫翟让的人占据瓦岗山,扛起农民起义大旗。可不管当时的人还是现在,谁都解释不通,啥都不缺的徐茂公竟然也入伙做强盗去了。
徐茂公在起义军里出类拔萃,作为军师向翟让献上了他被正史记载的第一条军事谋略:“这里是咱们的老家,兔子都不吃窝边草呢,怎么还好意思抢自己人的东西,到靠近运河的荥阳郡和梁郡去发展吧。”
听起来这话说得挺有道理,可一分析就知道,这可不是“兔子不吃窝边草”这么简单的事,许家强分析:“徐茂公这一计谈不上多么高明,却有了三个立竿见影的效果:第一,离开家乡,他自己的富豪之家可以免受掳掠;第二,瓦岗军开始走出占山为王的小贼强盗行径 ,有了发展壮大的初步规划和行动 ;第三,瓦岗军通过那个时代主要商贸流通方式——水路打劫,果然迅速积累了财富。手中有粮,各路小贼纷纷投靠,很快瓦岗军势力膨胀起来。”如此维持了四五年,翟让、徐茂公、单雄信等人都算得上一流战将,瓦岗军越来越强大。再后来,李密取代翟让,成了瓦岗军的首领,徐茂公便跟着李密一起归顺了唐朝。
他两次画像于凌烟阁 凌烟阁,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内有大画家阎立本所画的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皆真人大小,画像均面北而立 ,李世民时常前往怀旧。徐茂公曾经两次画像(唐高宗李治也命人为他画像,还亲自为画像作序)于此,还被封为英国公。他究竟何德何能对唐朝有过什么贡献能获此殊荣?功劳暂且不说,徐茂公是通过人品引起李渊关注的。
曾经李密杀了翟让,把瓦岗军的后方根据地交给徐茂公管辖,这地盘很大:东到大海,南到长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李密归顺唐朝后,这片区域他完全可以据为己有,或者以个人名义送给唐朝,但他没有这么做。据《旧唐书·李勣传》记载,徐茂公说:“魏公李密已经归附大唐,如今这里的人民土地,是属魏公所有,我如果上表献出它们,就是借主人的失败得利,自己为自己邀功,用来求取富贵,是我认为耻辱的。应当一五一十地记录州县的名称数量和军民的户口,全部报告魏公,让魏公自己献给朝廷,这样就是魏公的功劳了。”使者把徐茂公的本意上奏给唐高祖李渊,李渊非常高兴地说:“徐茂公感怀主人的恩德、推辞功劳,确实是一个纯厚的臣子。”便下诏封徐茂公为上柱国、莱国公,赐李姓,命令他统领河南、山东的军队。
从此,徐茂公随李世民南征北战,平王世充,灭窦建德,讨刘黑闼、灭东突厥,为大唐王朝的稳定、强大立下了汗马功劳。唐代的开国名将中,李靖军功第一,已成史官共识,排在第二位的 ,就是徐茂公。
徐茂公的三种情 作为唐朝开国功臣,徐茂公是对君忠、对父孝、对友义的绝佳代表,这里选三则小故事与大家分享:
先说对友义。单雄信是徐茂公的瓦岗老同事,两人义结金兰,情同手足。洛阳之战,单雄信差点枪挑李世民,被徐茂公喝住。后来,窦建德灭亡,王世充最终选择了请降。而其手下大将单雄信,自然也在其列。李世民可能对单雄信差点挑死他耿耿于怀,下令斩杀单雄信。徐茂公苦求李世民,饶单雄信一命。一向豁达大度的李世民此时顽固不化,坚决不允。无奈,徐茂公与单雄信诀别:“以我们的兄弟情义,我该与你同死,无奈我若死了,没人照顾你的老婆孩子。”说完,他拔刀在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来,让单雄信吃下去,说:“咱们从此诀别,让我身上的肉陪你同归黄土吧。”单雄信死后,徐茂公收养了他的孩子。这样的兄弟之义,在流行明哲保身的中国历史上是极罕见的。
徐茂公对君忠,且重道义,轻名利。所以,才能成为三朝元老,李渊看重他,李世民、李治也非常器重他。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徐茂公突染重病 ,李世民去询问御医 ,御医就说道:“给徐茂公开的这一帖药必须要有胡子当药引。”李世民听完马上就把自己的胡子剪了一段,拿给御医说:“来 ,马上去做药。”这个事情传到徐茂公的耳中,他感动得不得了,跑去给李世民磕头,脑袋都见血了。李世民扶他起来,说:“我这是为社稷考虑,你就别多礼啦。”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又把太子李治托付给了徐茂公:“我想托付年幼的太子,考虑来考虑去,没有再比你合适的人选。你过去能不忘李密,如今怎么会做对不起我的事情!”这下把个徐茂公感动得,擦着眼泪,吭哧一口把手指头咬块肉下来 ,举着血指明志。试想,徐茂公若忠义有二,李世民能对他托付江山社稷吗?
最后说对父孝。徐茂公归顺唐朝后,受命守卫山东,直接面对当时最有战斗力的窦建德起义军,尽了全力,还是抵挡不住,兵败被擒。徐茂公是难得的将才,窦建德非常想用他,可又担心他“身在曹营心在汉”,便将他父亲徐盖扣为人质,以此为要挟,让徐茂公投降。中国战争史上,抓住对方老爹老母老婆等等,逼迫对方投降,这样的桥段屡有发生,但真正为了亲人亲情举手投降的 ,极少。但徐茂公却选择了投降窦建德。当然,他的这个投降窦建德,打的如意算盘是先保住父亲的命,再找机会刺杀窦建德,回归大唐。后来,徐茂公找到机会逃回长安。李渊、李世民也很有气度,理解他忍辱报国的苦心,像以前那样信任他。
传说徐茂公在石桥庙身亡 徐茂公的事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具体讲述了。接下来我们要说说,文章开始所提的那首诗和他与石桥庙的故事。马铁英搜集整理的《徐茂公与石桥庙》是这样讲的:
唐代永徽年间,薛仁贵在军师徐茂公的辅佐下,平息战乱,屡建奇功。这一天,薛仁贵率军又打了一次大胜仗,在不其山下、墨水河边的石桥庙旁安营扎寨,犒赏三军。士兵欢呼,将帅高兴,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一直闹腾到三更天。
然而此刻,谁也没有注意到,徐茂公一反常态,铁青着脸,走出大帐,直勾勾地望着满天星斗,忽然大叫一声:“我命休矣!”随即反身入帐,命侍卫取来笔墨,提笔写下这样一首诗:徐茂公啊徐茂公,五百年后遭水冲。河东有块五女地,棺椁坟墓移向东。写完后,徐茂公把诗交给侍卫说:“人活百年终有死,今夜我观天象,见我的星座灰暗,今夜我阳寿已尽。我死之后,请把此诗刻于石碑之上,与棺材一同埋葬。”说完,徐茂公口吐鲜血,气绝身亡。第二天,消息传开,将士们悲痛不已,他们在石桥庙附近掘土为坟,将徐茂公安葬了。
一晃五百年过去了。这一天,一名姓洪的县令奉旨到即墨上任。在石桥庙附近看到一口裸露半截的棺材,越看越纳闷。从这经过的一位老人家告诉他:“一个月前这里曾发过一场洪水 ,徐茂公的棺材是大水给冲出来的,因为不关自家事,谁也不过问,这棺材就一直放在这里。”
当天夜里,洪县令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这徐茂公死后五百年,适逢自己即墨赴任,竟在这石桥庙旁遇上这档事,莫非徐茂公五百年前就注定要来个二次安葬?”第二天,他又去了石桥庙,站在河西边往河东边看了看,大笑道:“徐茂公有隔世神算,料我定能发迹,且必经此地,为其重安墓地。你们瞧,河东农田里有三个农妇在劳作,这不正是徐茂公为自己早选好的阴宅吗?”跟随的衙役们看不懂,“这哪是五女地啊,分明是三女地”,但领导发话就得照做,很快把墓穴挖好,把徐茂公重新安葬。
转眼间,到了第二年秋天。洪县令又来到这里,看着眼前的一幕笑了:三个农妇在墓旁挖野菜,另有两个女童在一边玩耍。衙役们忽然明白了:“真是五女地啊。”原来,去年洪县令看到河东岸农田里劳作的三个农妇,有两人是妯娌,一人是小姑。小姑年龄二九,已出嫁,回娘家帮两个嫂子下坡干活时即将分娩。徐茂公重新安葬不久,她生下一对女孩,如今一年过去了,孩子已懂得嬉耍了。今天小姑又回娘家,带着一对女儿上坡帮两个嫂子干活,她们五人恰巧被洪县令他们看到,正应验了“河东有块五女地”那句诗。记者 宫岩
(来源:半岛网-城市信报) [编辑: 林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