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病人主动要求打吊瓶
感冒了?还发烧?快去挂吊瓶啊……现如今 ,很多人视抗生素为“万金油”,稍微有个头痛脑热,就急于去医院输液 ,把医生建议的多喝水、多休息 、按时服药等全当“耳旁风”。总之,就挂吊瓶,越快越好!
近期,岛城气温骤降,还飘起了鹅毛大雪,很多人不扛冻,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洋相”。连日来,城市信报/信网记者走访岛城多家医院,了解青岛的输液现状。
在青岛市中心医院,前来打吊瓶的真不少。据医生介绍,每年冬天的这个时节,都是急诊科就诊的高峰期。前来就诊的患者当中,以老年人为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哮喘、胃肠炎患者居多。医生值夜班的时候,一晚上能接诊三四十个病号,白天更多。
“接近80%的病人主动要求打吊瓶!”医生介绍说,尤其是年轻人更加青睐吊瓶。“极个别的病人不管自己病情轻重,只求见效快,甚至不听医生的意见。”
医生分析,年轻人之所以想打吊瓶,最主要是为了赶时间。很多人第二天要上班,为了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才迫切要求挂针。而在这些人中,有一半以上压根不需要输液,只要按时吃药、多喝水、多休息即可。
每当遇到这种情形,医生的做法一般是这样的:先化验血,根据血常规指标,大体判断一下是否需要输液 ,如果需要,就照常输液 ;如果不需要,就跟病人解释,劝他们放弃。“可是,我们医生也有无奈,有人不听劝,带有严重的抵触情绪。”
医生还举了一个例子。前几天,医院接诊了一位因吃火锅得了肠胃炎的病人,在社区门诊上连续多天挂消炎药未见效,于是来中心医院就诊。经过询问,医生发现他的抗生素使用量已经超标,建议服药,便开了70多元的药给他。没想到,当病人拿到药单时却嫌医生不给输液,药也开少了。对此,医生也很无奈,只好安抚病人,告诉他先回家吃吃看,实在不行再来输液。
门诊平均每天130人次“吊瓶君”
在青大附院,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24日中午,城市信报/信网记者在门诊成人注射室里看到,里面有10位正在输液的病人。有感冒患者、呼吸疾病患者、耳鼻喉疾病患者、肾病患者等。有老人也有学生。
而在小儿输液室的患儿,比成人多了一倍。吴先生的女儿瑾瑾今年3岁,咳嗽持续半个多月,吃药未奏效,来小儿科就诊。看孩子有感染肺炎的风险,不得已才挂吊瓶。
据青大附院药品调剂科主任韩志武介绍,近年来,医院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控制抗生素滥用。
1、削减抗生素的种类,控制在50种以内。
2、削减输液椅的数量。从去年开始,改造成人注射室,从门诊楼负一楼搬离出去,单独成立一间成人注射室,输液椅的数量也从原来的140把缩减到现在的35把,还初步打算明年医院可能取消门诊输液。“我们通过减少输液椅的数量,压缩输液空间的方法来控制抗生素滥用。”
3、制定《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名单,从内科、外科、妇科、小儿科四个方面,罗列出53种门、急诊不需要输液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 ,要求医生严格按照这份名单执行,每月进行一次考核,考核结果与自己的绩效直接挂钩,以此督促医生不乱开药。
4、加强科普和宣传。遇到盲目要求输液的患者时,医生给予解释,加强和病人的沟通和交流。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医院门诊收获了成效。原来门诊上平均每天输液400人次,用掉400到800个吊瓶,现在平均每天输液130人次,约合200多个吊瓶。
此外,第401医院、市立医院、中心医院等都采取了相应措施来控制抗生素滥用。
滥用抗生素最严重可致死
据韩志武主任介绍,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药物、限制使用药物和特殊使用药物三大类。在青大附院,抗生素又分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类、多肽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磺胺类、抗真菌类、其他类这13小类,里面又细分很多种具体的药物,有的药物还分一到两种规格。常见的抗生素有青霉素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罗红霉素、环丙沙星等。
其中,特殊使用药物不允许在门诊上使用,需要经过抗感染专业的临床药师经过会诊后方能使用。
从用法上讲,抗生素分口服、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三种。静脉注射就是常说的打吊瓶。
“虽然抗生素有这么多,但是杜绝过度使用,尤其是随便打吊瓶危害很大。”为此,韩志武列举了一些危害。
1、打吊瓶最严重的危害是致死,一般由过敏反应引起。
2、药品液体中有不溶性微粒,直径以微米计算,人用肉眼看不见。这些不溶性微粒用输液器的过滤网过滤不掉,随药品液体直接进入人体血液进行循环。极易出现肺肉芽肿、静脉炎症和过敏反应。过敏反应表现为突然高热、打寒战。
3、大量快速补液可导致肺水肿。
4、长期输液还会使血管内皮变厚,血管壁增生。
5、滥用抗生素,频繁更换药物,会造成用药混乱,很容易使细菌产生对多种药物的耐药性,还会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
为了合理使用抗生素,专家提出了几点建议:1、市民用药应遵循“能口服不注射,能注射不输液”的原则。2、抗生素的使用前提是确诊细菌感染。3、不要盲目轻信网上的言论。4、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听从专业医生的意见。5、不要盲目输液。
青岛近年来采取多项措施
在江苏这次政策调整中,单独把儿童医院刨除在外,这又是为何?
韩志武分析,相对成人来说,儿童大都发育不全,抵抗力差,发病急,稍微耽误治疗,可能加重病情蔓延;太小的患儿不会表达或表达不全自己的病情,影响医生的判断;对于现代家庭来说,家人太宝贝自己的孩子,不愿孩子遭罪。综合以上因素,医生建议保留儿童门诊输液。但在曲政海看来,儿童也存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比成人更复杂。儿科有很多适应症,有一部分是细菌感染引起的,但受儿童自身限制,无法明确判断出来,在输液治疗的同时,也产生了副作用。所以,保留儿童门诊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情。
而城市信报/信网记者从青岛市卫计委获悉,关于取消大医院门诊输液,青岛目前还没有什么动作,相关部门也没有任何透露。不过相关资料显示,早在前几年,青岛已经采取相关措施整治抗生素。
2011年,青岛市根据当年5月份国家发布的《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出台相关规定,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抗生素整顿。要求三级医院抗生素种类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得超过35种。在当年7月1日规定正式实施之前,青大附院、市立医院、海慈医院、中心医院等已经制定出具体的操作规范。
2012年5月15日,青岛市卫计委下发《2012年全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其中对各级医院的抗生素数量和使用比例做了进一步明确,要求每家医疗机构都要有自己的临床药师,监督和指导抗生素使用情况。
而2012年出台的措施更严格,主要面对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限制处方权后,仍出现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处方权取消后,在6个月内不得恢复。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