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宁波地铁 免费地铁票换来2500万(图)

2015-12-17 08:17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宁波地铁开通一年有余,改变的不仅是市民的出行方式。视觉中国供图



  在青岛地铁开通前一个月,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发布了关于《优化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审批程序的通知》,再次下放轨道交通审批权限,预计到2020年,符合国家建设地铁标准的城市将从已经批准的39个增加到50个左右。

  在青岛人初尝地铁时代的幸福滋味时,同为计划单列市的宁波市距离首条地铁线正式开通已经过去了一年半。如今宁波已有两条地铁线运营,总里程46公里,日均客流量22万余人次。

  从十几年前的纸上“潜行”到最终轰鸣地底,地铁给宁波带来的不仅仅是出行方式和城市形象的升级。有了地下坐标的指引,距离对置业、娱乐、生活的掣肘正在被打破,城市的格局也在发生嬗变。

  免费地铁票换来2500万

  青岛姑娘仲伟华在来宁波打拼的第8年成了“地铁族”。

  去年5月30日,历时5年的宁波地铁1号线一期正式开通试运营。这一贯穿宁波市东西方向的交通主干道途经宁波市核心城区三江口。那里曾是唐宋时期的“宁波港”港埠,也是目前宁波最大规模的商圈天一广场。

  仲伟华在天一广场附近的交通银行上班,把家安在10公里外的东部新城。每天上下班她要经过20多个红绿灯和一座桥,开车最起码40分钟,遇上下雨走1个小时很常见。有了地铁,这段距离被缩减为16分钟。

  对仲伟华来说,地铁时代的到来不但缩短了交通耗时,还直接增强了幸福感。“婆婆以前坐着公交接送女儿上下学经常晕车,后来换成地铁,平稳舒适。即使遇上台风或阴雨天,也免去很多担心。”

  地铁的开通首先改变的是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年半过去,宁波已经拥有2条地铁线,总里程46公里,日均客流量22万余人次。当地媒体调查发现,与地铁配套接驳的公交线路客流也增幅明显,公交出行已成为普通市民的主动选择。这对于缓解城区交通拥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只是地铁带来的宁波的变化之一。

  12月12日下午5时许,天色渐暗,地铁1号线和2号线载着宁波城四个方向的客流涌向沿线商圈。当晚近10时许,记者在天一广场附近的地铁站看到,拎着大包小包的市民从商场鱼贯而出,拥进地铁站。

  “从9月份地铁开通以来,商场的客流同比上升了30% 左右,销售也有一定的提升。”宁波来福士广场总经理姚娇霞说。

  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相关负责人张晓庆告诉记者,为了聚集地铁人气同时变人气为财气,进一步刺激市民夜间消费和娱乐,从2014年8月8日起,他们把地铁末班车从原来的21:30延迟至22:00,“与商场打烊时间基本同步。”同时,宁波轨道交通还与宁波市商务局合作,发放了50万张免费乘车券。

  “只能在19:00到22:00之间使用,主要面向地铁沿线商业综合体、大型餐饮企业等发放。市民消费一定的数额就能得到商家送出的地铁票。”张晓庆向记者提供的一份材料显示,经过测算,50万张夜间地铁票直接影响或撬动夜间消费金额至少在2500万元以上。

  激活老商圈催生新商圈

  就像人们预料的,地铁也已经成为沿线房价的助推器。随着行政商务中心、金融中心的建设以及地铁的开通,仲伟华居住的东部新城区域,地铁沿线房价已经从2011年的1.3万元/平方涨到了1.6万元/平方。

  “对宁波的房价目前看来影响最大的是近郊一些有地铁概念支撑的区域,比如城西板块有地铁房价就坚挺在10000元/平方左右,而同在城西的集士港因无地铁概念,房价还停留在8000元/平方的水平。”宁波南天房产总经理助理薛敏强告诉记者,随着地铁的开通,“对宁波来说一个大势正在形成”—— 面对市中心居高不下的房价或租金,人们更愿意从容地选择地铁沿线价位相对较低的房源。

  仲伟华觉得,地铁也改写了宁波的时空版图。“对地铁沿线的人来说,城市更小了,可以共享市中心的资源;对市中心的人来说,城市空间更大了,可以扩展到更远的地方。”

  普通市民的这一感受亦有数据支持。宁波地铁开通两个月后,当地媒体曾做过一个消费半径的调查。其中提及,宁波市区共有大大小小的影城16家,其中位于地铁1号线沿线的已经占了四分之一以上。多家影院观影人数的增长说明,地铁突破了传统影院“市场半径3公里”的定律,将其拓展到7公里至8公里。

  在被列为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重点课题的论文中,宁波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沈荣曾详细分析过轨道交通开通后,对宁波城市商业格局的重构作用。“中山西路、开明街、药行街是宁波早期商业格局中的三条主要街道。2002年开业的天一广场打破了宁波商业格局,使宁波以往沿中山路带状分布的商业格局改变为块状分布。目前宁波已经形成天一、万达、世纪东方等大型商业广场,但这些广场存在着地点分散、功能重复、缺乏特色等弊端,而宁波最具商业底蕴的城隍庙鼓楼等老字号商圈由于管理不善,层次较低。”

  在沈荣看来,根据现有规划,宁波十大重点功能区都将有多条地铁穿过,各组团商业空间会在轨道交通带动下,进行整合、扩张和连接,最终形成以轨道交通的面状分布,也将带来沿线商圈的优化和融合。

  记者接触的相关专家也指出,宁波地铁1号线的开通运营,已经逐渐开始让老商圈活力再现,并且催生了新的商圈。比如,海曙区以泽民站、望春站等为圆心,全新打造城西商圈。而随着恒茂商业广场、新星商圈的建成,年轻一代将之视为地铁沿线办公、生活的新选择。

  改善空间布局带动沿线城镇化

  像青岛一样,同为计划单列市的宁波也有一个漫长的地铁梦。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交通研究所所长洪锋介绍,由于受江水分割等地理因素影响,宁波的城市组团发展非常明显。1991年,宁波市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时就想通过发展轨道交通增强城市不同集群的协同效应和对周边的辐射、影响力。

  “宁波市中心城区由三江片、北仑片和镇海片组成。长期以来,邻海的镇海片、北仑片距三江片较远,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并不紧密。放射状的轨道交通线在中心城区相交,能加强三个片区的联系,拓展宁波城市发展空间。”沈荣也认同轨道交通在促进城市空间优化重组、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促进城镇体系建设上的作用。

  不过,直到2008年,宁波的地铁规划才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至今,宁波市1号线一期和2号线一期工程已经建成通车,两条线呈“十”字骨架网络结构。1号线二期也将于2016年上半年通车试运营,等待在起点的是90多万人口的北仑深水港区。

  “这意味着宁波地铁第一轮的建设规划完成。”作为宁波轨道交通规划设计的全程参与者,洪锋发现,市民的出行和生活方式正在改变、新旧商圈也在焕发新的活力,而城市空间布局也日趋合理。

  “市中心各区块距离缩短,城市的发展空间拉大,从而使城市功能更加分散,形成多中心、人口布局更加均匀。”宁波工程学院交通学院副院长张水潮参与了宁波地铁的多项研讨和调查,他认为目前宁波地铁覆盖范围仍然呈条状,地铁引领城市空间布局的功能刚刚开始显现。

  “在西部轨道起点5公里附近,规划了宁波很重要的一个城市副中心;2号线南部围绕机场正在做一个国际空港新城,北部也以一些高强度开发为主,围绕轨道沿线则做轴向开发。”洪锋告诉记者,这些规划目前正在推进。宁波地铁的发展目标被定为,要像提升上海徐家汇那样,提升城市副城的区位价值。

  “除了市内轨道,我们还规划了4条市域轨道,3条已经获批。”洪锋介绍,与市内轨道负责协同市内各个区的发展,满足日常通勤不同,市域轨道就是把县市区串联起来,带动沿线城镇化。“像余姚、慈溪、宁海和象山,不同县级市都有很强的乡镇企业,市域轨道可以起到引领作用,实现功能互补与空间协调。”

  轨道的引领作用不是空谈。洪锋透露,即将动工的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工程沿线会南迁不少宁波的城市职能,“比如宁波3家三甲医院的其中一家,就将要把分院建在一个轨道站边上,包括宁波大学医学院也一起迁过去。”

  另外,根据宁波市规划局官方前不久公布的《宁波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宁波将构筑1小时通勤圈和中心城区30分钟通勤圈,同时依托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构筑长三角两小时交通圈和国内主要城市群7小时交通圈。“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建设都将服务于这个目标,也会提升中心城市的竞争力。”洪锋说。

  ■思考

    变人气为财气是长期命题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当多年的“地铁梦”照进现实,宁波人正在体验着地铁这条“黄金线路”带来的诸多改变。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把人气变财气并非一个短期命题。

  张晓庆告诉记者,地铁开通后,培育客流并使其与商贸对接成了摆在轨道运营者面前的一大任务。她坦言,由于刚刚开通两条线路,地铁网络状的规模效益还没非常明显的体现。“宁波不像青岛,也没有特别大的旅游客流。所以怎么培育地铁客流是目前的一个难题。”

  事实上,对于地铁配套服务与运营、外部交通的衔接以及地铁空间开发等问题,仍面临诸多考验。

  在2号线运营“满月”的工作总结里,张晓庆写道,“国庆前的‘杜鹃’台风期间,由于公共交通免费运营,轨道交通创造了一天运输乘客60万的最高纪录。”对张晓庆和同事来说,这个保持人流量最大纪录的一天也是“压力山大”的一天。“地铁闸机直接打开,所有同事都上阵去疏导客流,幸亏地铁技术和质量过硬,很给力。”

  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危机公关也是张晓庆和同事们需要学习的地方。在地铁开通前,张晓庆曾随集团一起到广州等地考察学习,她说,基于2号线穿越人群集中的客运站、火车站、机场等站点,“在1号线一期原有应急预案的基础上,我们又新增了预案17个,修订预案27个。”

  记者接触的几位专家还着重提及了地铁外部交通的衔接问题。“要尽早优化市区内部的公交线路,否则可能会措手不及。”洪锋记得,宁波在地铁开通的前一年就开始建P+R(停车场+地铁的模式)的设施,在市区地铁沿线的几乎每个站点都配置了公共自行车。在地铁开通之后的几个月内,也开通了一些新的接驳公交线路。

  “即使到现在,公交线网和多种接驳设施仍然在不断建设、调整。”洪锋说,宁波借鉴了上海的经验,以微调为主,而不是“大刀阔斧”。“市民的出行习惯需要一个培养和转变的过程,这中间需要政府和轨道运营企业去做很多工作。”

  随着地铁人气的不断增长,依托城市轨道建设,带动城市地下空间和地上土地的综合利用,也被视为轨道和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地下商业开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专业,也非常新的一个问题。”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智慧地铁资源开发部许国伟向记者介绍,地铁空间和土地的利用应该与最初的轨道一起设计,但在很多城市都比较难做到。“以国内做得不错的广州为例,他们会对地下空间的商业业态做详细的评估、调查,比如店铺开在哪个出口、门口如何开放等,甚至还研发了自己的算法。”

  对于这个初尝地铁福利的城市来说,或许一切才刚刚开始。 记者 李兴丽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相关专题:聚焦青岛地铁建设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相关阅读

宁波 地铁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