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悲剧敲响城市渣土处理警钟

2015-12-22 11:21   来源: 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文/本报评论员 王学义

  当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诸多城市都面临渣土、建筑垃圾处置难的困局。各地应以深圳滑坡悲剧为镜鉴,对现有“人工山”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排查风险。该整治的整治,该搬迁的搬迁,该问责的也要问责。

  12月21日,深圳市救援指挥部就光明新区滑坡灾害救援处置情况进行通报,截至当日6时,灾害造成的失联人员总数已上升至91人。据国土资源部官方微博通报,专家组初步查明垮塌体为人工堆土,原有山体没有滑动。人工堆土垮塌地点属于余泥渣土受纳场,主要堆放渣土和建筑垃圾,由于堆积量大、堆积坡度过陡,导致失稳垮塌。

  作为一线城市的深圳,竟发生如此惨痛一幕。当前第一要务当然是救人,但该事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与反思,特别是在当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诸多城市包括青岛在内都面临渣土、建筑垃圾处置难的困局。

  此次事发的临时受纳场是合法审批项目,这颇耐人寻味。卫星照片显示,2005年,此处是采石场挖掘出的山谷;2013年,采石场停用;2014年,废弃的采石场山谷“变身”渣土填埋场。渣土车源源不断开来,根据《深圳市建筑废弃物受纳场运行管理办法》,作为主管单位的城管部门应定期抽查配套设施状况,督促受纳单位按要求定期检查维护,并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2014年和2015年,光明新区城市管理局曾多次自我表扬,提及“余泥渣土管理工作成效明显”。至此,不能不反问,他们究竟是怎么管理的?

  悲剧原本可以避免,无论周边居民还是第三方机构,早已发出过警示。有环评报告称,该临时受纳场潜在的水土流失危害可能会导致崩塌、滑坡危害。报告建议采取疏散来往车辆和人员等措施。当地居民也曾多次投诉,然而,“就在滑坡的前一天晚上,这些车还来倒过土。”

  “人工堆出来的山,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与管理,不塌方才怪。”这种连普通居民都懂的道理,何以不能引起相关部门的充分重视?对种种警示置若罔闻,究竟说明了管理能力低下,还是“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报道中有人提及,每趟渣土车会被收取250元,市场经济下,收费或许讲得通,但只收费不管理,是如何过监管部门这一关的?

  目前,调查仍在进行,希望早日查明真相,公之于众,并对有关责任人依法追责,这不仅仅是给受害者及其家属一个交代,也是给其他城市管理者敲响警钟。毕竟,这样的“人工山”不仅深圳有。随着多年来房地产业、轨道交通等迅猛发展,开挖出巨量土方,建设渣土余泥受纳场被当成一条疏导之路。各城市都应以此为镜鉴,对现有“人工山”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排查风险。该整治的整治,该搬迁的搬迁,该问责的也要问责,千万不能让类似悲剧重演。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