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与传承]
父母慈,儿女孝,是国人心目中的理想家庭。今年85岁、家住台湾路5号院的戈树桢则堪称“慈”“孝”的典范。他倾注心血8年编著40万字“家训”,还专门给这本书取名《我留给后人的财富》。据悉,全书共分为“孝悌篇”、“立志篇”、“尚学篇”、“为人篇”、“为政篇”、“节操篇”六大篇章,全面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贤贤孝道德精粹。“对于物质我从来不看重,这就是我留给儿孙们最宝贵的财富。”戈树桢说道。
崇文重教
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受儒家教育
清晨,当太阳还没有跃出地平线的时候,戈树桢就会睁开双眼,挂在床头的时钟指向4时30分。简单洗漱之后,他来到书房,顺手拎起一件古铜色的老旧外套披在肩上,便戴好眼镜,一头扎进书海。读书、写作、感悟人生,日复一日,虽已年过八旬,但这是戈树桢生活中的一部分。
戈树桢的书房面积大约15平方米,里面除了一张小床,一张书桌,其余全是书橱,上万册书籍陈列其中,戈树桢不时起身到书橱前查阅,书房里不时传出圆珠笔笔尖与稿纸摩擦产生的沙沙声。戈树桢正在写作的,是他筹划8年,倾注心血编著的40万字“家训”——《我留给后人的财富》。书即将出版,他正在忙着做最后的校对和修改。
吃过早饭,戈树桢从抽屉里取出一盒崂山绿茶,浇水、洗茶、泡茶,娴熟地操作着,不一会儿,茶香缭绕整个房间,沁人心脾。而后,他又开始了读书和写作。
戈树桢的祖父、父亲全是读书人,其中祖父还是前清的秀才。家中富裕,经常出资为乡邻办学、修路、建桥,战争年代为老百姓请愿谋福祉,灾荒年间设粥厂免费提供食物给乡邻和外地逃荒者,在当地颇有名望。
“一定要教育孩子好好读书,将来做一名受人尊重的人,对国家有用的人。”送完客人,一贯主张耕读传家的祖父对全家人说。
父亲从小对戈树桢的教育非常重视。在他蹒跚学步时,就被送去上私塾,写大方字,接受传统正规的儒家教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暑去冬来,家中书房里经常能听到他的读书声。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的寒窗苦读,让他熟知经史子集,“仁、义、礼、智、信”的五常之道更是根植内心。
献身公益
一通求助电话,他果断出资赞助比赛
“道德与金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那么哪个更重要呢?金钱固然重要,有了钱就可以让自己生活得更优越些,对于金钱的追求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金钱是身外之物,没了可以赚;道德是身内的修养,不是说有就有的,道德显得更重要。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即使有再多的金钱都会失去其意义,一个有道德的人如果没有金钱,那么肯定会有人来相助的。”在当年的日记里,戈树桢写下了上面一段话。在他看来,社会上人与人交往靠的是诚信,是爱心,从某种方面来讲就是道德。
按照当年企业的相关规定,当年戈树桢一年就能拿到20余万元,而当时在辛家庄(现在的高档小区)买一亩地还到不了1000元,而他对自己的奖金分文不取,全部都拿来搞赞助、做慈善,奉献公益事业,以拳拳之心展现大爱。
1986年,“泰山赛”是当时省内非常重要的体育赛事,每个地市都倾注了大量心血积极备战,教练员、运动员夜以继日,刻苦训练,就为在赛场展现风采。临近赛点,青岛市体育培训中心却因经费不足,决定放弃参赛。“您好,戈董事长,我是‘泰山赛’筹备组的一名工作人员,我们真的不想放弃,如果能得到您的支持,我们肯定不会让大家失望……”傍晚快下班的时候,不知道是谁拨通了戈树桢的电话,语气平缓地介绍了相关情况。
夜幕降临,戈树桢的办公室依然亮着灯,刚才的消息让他久久不能平复心情。“体育比赛是我们青岛人的强项,这么重要的赛事怎么能随意缺席,一定要给队员们这次机会,让他们展现自己的风采。”当晚,他给对方回电话,表示愿意从自己的奖金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参赛经费。对方收到回复后欣喜万分,激动地哭了出来。
在戈树桢的赞助下,参加“泰山赛”的团队超水平发挥,夺得整场赛事四个冠军中的三个,为青岛争得了荣誉,在全省露个脸。队员们欢呼雀跃,异常兴奋。戈树桢得到消息后,更是喜上眉梢,他觉得能为青岛增光添彩的事出点力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博览群书
不顾大雨浇身,只为淘一套《汉书》
孔子说“德不孤,必有邻”,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一心为国家、别人着想。
吃苦受累一辈子,有些人积攒了金钱,有些人积攒了朋友,而戈树桢积攒了一笔财富—— 书。柜子里、床头上、桌子上,满满当当,密密麻麻,随处都能见到。《论语》《中国历史大儒》《东周列国志》《中国儒学》《汉书全译》《圣者四传》《战国策》《春秋左传》《康熙字典》……粗略估算这些书能有上万册。
八月的南京,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固住了。文化市场上,出差办完业务的戈树桢正在专心选书,不一会儿工夫他的包里就已经装得满满当当的,即将结算时,他眼前一亮,一套民国版的《汉书》恰巧在脚下,翻看以后非常中意,但一问价格发现所带现金不够,这么多书他一次也拿不了,想到此他赶紧带上已买到的书赶回住处取钱。当他准备折返时,突然一声惊雷,天空瞬间下起瓢泼大雨,他顾不得多想,连伞都没拿,冒雨飞奔到文化市场。被大雨浇成落汤鸡的他赶到时,发现商贩们早已撤摊回家,他焦急万分,走进周围一个个商铺,打听书贩住处,磨破了嘴,跑断了腿,终于在一位老人的指引下,戈树桢找到了书贩的家。
敲开门的那一刻,书贩被震惊了。“这不是刚才买我书的大哥吗?是不是书有问题?我每天都去,跑不了的,这么大的雨看把你淋的。”商贩把戈树桢招呼进屋问道。
“不是,不是,我是还想买你那一套书。”拖着疲惫的身体,戈树桢声音有些瑟瑟发抖。
“是这样啊!卖了这么多年书,还是第一次碰到像您这样的,大哥这书我送您啦!”商贩深深地被他这种精神打动,最终在戈树桢的坚持下象征性地收了一些钱。当天晚上,戈树桢发起了高烧,忍受病痛折磨的他看着淘来的宝贝,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一辈子就与这些书本打交道,每一本都是活着的生命。”戈树桢读书多,感悟深刻,对做人从政都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常对人讲,在中国凡贤达之士从政者,均坚守节操,加强道德修养,以国事为重。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去奢崇俭,清正廉洁,敢言直谏,能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才能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使人民能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
要教育孩子好好读书,将来做一名受人尊重的人,对国家有用的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即使有再多的金钱都会失去其意义。
社会上人与人交往靠的是诚信,是爱心,从某种方面来讲就是道德。
子孙要入则孝,出则悌,勤俭持家,忠厚传家,和睦九族与乡邻,苦读敬业,奉公守法,为社会做贡献,济民救市,扶困济危,做个能为国为民捐躯的精忠之人,终生以“忠孝”为本。
——戈树桢
广结善缘
有人上门求援,他也鼎力相助
毛泽东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戈树桢广结善缘,不仅帮助大规模的团队或组织,个人有困难被他知道后,也是鼎力相助,做的好事一个一个接一个。
上世纪80年代,戈树桢出差到厦门,认识了一位在当地供电局工作的朋友李洪华,两人互留了联系方式,由于工作原因联系次数非常有限。多年后的一天,李洪华写来一封信,详细描述了自己的遭遇,信中说自己被别人欺骗,家中所有积蓄和借亲戚朋友的共3万余元已用完,生活没了着落,语气十分悲凉。这一下牵动了戈树桢的心,他二话不说,放下手头的工作,带上钱款和夫人,买了第二天最早的一班机票赶赴厦门。
“不要伤心难过,困难总会过去的,保重好身体最重要。”在李洪华家中,戈树桢不停地安慰对方夫妇,并当场给他三万块钱救急。戈树桢的夫人则到市场上购买了粮食和蔬菜,并为大家烧了可口的饭菜。“我们萍水相逢,你们的大恩大德,我们终生难忘,无以为报啊!”李洪华感激涕零。
戈树桢做好事的善举不断被传开,后来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常常有人上门求援,只要不是“狮子大开口”,财力又允许,他必将全力支持。
许多人提议为戈树桢成立一个以他个人为名的慈善基金,他总是笑笑,然后婉言拒绝了,他觉得做这些并不是为了自己出风头,他甚至觉得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是他作为一个公民应尽的一项责任和义务。
手写家训
为收集资料,他每年花俩月实地调查
戈树桢在笔记中写道:为了子孙后代“整家齐风,提撕子孙”,“遗泽后昆”使其走上正道,在险恶的社会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不致犯罪覆亡,做个正当的人,我今日要以长辈的身份,谆谆教诲的形式,将传统伦常道德和儒家文化精神,尽量通俗地灌输传教给子孙后代。劝诱子孙要入则孝,出则悌,勤俭持家,忠厚传家,和睦九族与乡邻,苦读敬业,奉公守法,为社会做贡献,济民救市,扶困济危,做个能为国为民捐躯的精忠之人,终生以“忠孝”为本。
家训,是一个家族传承下来的精神规则,优良的家风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的组成部分,其内容涵盖励志勉学、修身处世、治家为政等方方面面。“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许多家训一度曾引领一个家族,甚至一个国家的兴亡。
60岁一退休,有空闲时间了,戈树桢开始整理资料,每年都会抽出两个月时间回到济宁的农村老家做调查,把不孝顺的事例一一记录。他对文、史、地、国学知识广有涉猎,尤其喜爱《颜氏家训》《温公家训》《帝王家训》等书籍,尤其对于颜之推所著、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典范教材的《颜氏家训》宠爱倍加。
2006年,戈树桢开始着手写家训,创作地就是他的卧室,半尺案台,一盏台灯,虽然面积不大,但它们见证了戈树桢究竟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一位耄耋老人,老骥伏枥焕发出的创作激情,受到了家人的鼎力支持,他一笔一画地写在稿纸上,由正读博士学位的嫡长孙戈成岳一字一词在电脑上敲击完成,并进行了前期的校对工作。
新书发行
为保书不“变味儿”,连换三家出版社
底稿出来后接着就到了出版环节,自费出书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联系出版社戈树桢就花了很大的力气,写信、打电话、亲自前往,可谓一波三折。起初,戈树桢联系的出版社想要改变书中的章节,戈树桢觉得如果变了章节,书也就变了味儿;便换了一家出版社,好不容易等了一个多月,三审全部通过,书中文字一字不改,但出版社想要他的版权,戈树桢思前想后没舍得,他觉得这本书就是他的生命,怎能轻易拱手相让;最后联系到光明日报出版社,这才算找到了“家”,出版社同意一字不改,并为他保留版权,这让他喜上眉梢。
2014年12月,《我留给后人的财富》一书,由光明日报社出版发行。为使后人立志、勉学、为人、修身、治家、为政、爱国、守节等,书中写出了大量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例与古圣贤的名言、警句,尤其以“孝为万善之源,孝为德之本”,针对当下对老人的忘本、不讲良心的歪风,指明做人的正确途径和真正的人生道路,不能随波逐流,走入邪路。
待到书本真正出版后,他将其划分为两部分,其中,500本赠送家人及各方有需要的人,其余500本由书店出售,所得款项准备用于再版时使用。
他先是找到媒体,每回都是带上多部书本,跑去跟编辑、记者一起探讨、介绍,许多媒体工作者都被他感动,也被书中的内容打动,纷纷将老人的感人事迹进行了报道。顷刻间,像雪花一样的求书信纷至沓来,戈树桢认真阅读每一封信,并寄去书本和回信,虽然自掏邮费,但他每天乐在其中。到现在为止,《我留给后人的财富》这本书已经赠予他人1800余册。
有一次,戈树桢去书店看书,书店经理告诉他,自己看了“家训”后爱不释手,非常喜欢,就把店里剩下的最后三本全部买走了,下一步将大批量进货。
以身作则
悉心照料老母亲,严格教育子女
在孩子们眼中,戈树桢讲孝道,讲原则,明事理,是家中崇敬和学习的标杆。对待长辈戈树桢非常孝顺,母亲上了年纪不能在老家生活,他就将母亲接来一起生活,早上上班前跟母亲聊会天,晚上下班后再询问母亲一天的情况。母亲想吃水果,他当天就去买,母亲想吃水饺,他和老伴接着就张罗着包,母亲想出门走走,他片刻不敢怠慢……对待子女,戈树桢家教非常严厉,孩子小的时候他规定,冬天晚上6点、夏天晚上7点之前必须回家学习,如有违反,他不打也不骂,惩罚的方式就是罚站,写检讨,只要认识到错误就会被原谅。交朋友第一要看孝道,不孝顺父母长辈的坚决不能交。
有人曾问戈树桢,这把年纪了还这般付出值得吗?他回答:“人这一辈子要多做好事,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只要我的身体还允许,我会一直把儒孝文化宣传活动做下去。我这一生也没有多少财富留给后代,能留给他们的就是我写下的这些东西,也算是弘扬正能量吧。”
戈树桢的所作所为让人感动,他的精神为人钦佩。“做人只要能处处为人,而人人也能为我,干起工作来帮手就多,力量就大,别人干不成的事业自己就能干得成。”戈树桢对此有深刻的体会,得到别人的认可和信赖,这是他到了晚年最大的安慰。山东省委宣传部也找到他,对家训这部书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下一步准备将其作为范本广泛推广,并希望他在书的基础上再继续创作一些小故事、小小说。戈树桢以孝文化温暖城市、滋润生活,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了广阔而坚实的基石 。 文/记者 李丰整理 图/本报记者 李丰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