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上午,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在济南举行,省教育厅解读了山东刚刚印发的《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称《方案》)。我省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已经全面启动,从义务教育阶段到高校招生的招考改革政策也已敲定。
涉及23项内容 此次山东新一轮的招考改革涉及5大方面23项内容,记者看到,23项内容涵盖了初中、高中阶段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高中阶段招生录取办法,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类型、科目内容和录取方式等内容。其中备受关注的高考改革将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行,2020年的高考全面适用新的高考考试形式,采取的是“3+3”高考模式,不分文理,合并一本二本……
更加公平公正 为何要进行招考改革?从山东的情况来看,在近几年招考改革推进的同时,考试招生工作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唯分数论”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异化考试价值观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考试模式单一性忽视学生职业性向和能力差异,影响多样化人才选拔;学生素质发展信息获取与分析渠道不畅,影响综合素质评价的公信度;考试、招生、录取的关联度和良性互动不足,影响考试评价的正面导向等。而山东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根本目的是有效解决在考试招生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更好地促进人才选拔和学生健康成长,构建更加公平公正、科学高效的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2020年全面推进 “我省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有四个特点,注重整体推进、力求重点突破、体现育人为本、促进教育公平。”据省教育厅厅长左敏介绍,此次《方案》整体涉及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和高等学校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这些改革中,高考综合改革是重中之重。夏季高考主要为本科院校招生,春季高考主要为高职(高专)院校和部分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选拔学生。需要考生和家长注意的是,3月17日的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是《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与此配套的《山东省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目前正在教育部报备,待教育部批复同意后,将及时发布。出台时间表已敲定,2017年6月前出台我省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而根据山东省的总体目标,在2015年实施考试招生制度专项改革的基础上,山东2017年启动高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试点,2020年全面推进,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
1
实行“两依据、一参考”
考试模式 山东新高考实行“两依据、一参考”模式,“两依据”一是指统一高考成绩,二是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是指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情况。
自2017年秋季高中入学新生开始,考生夏季高考考试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和考生选考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组成。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全国统考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2次考试机会,以最好成绩入分。纳入高考录取的3科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结合高校招生对等级考试科目组合的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等级考试科目中选择。积极创造条件,将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科目纳入等级考试科目。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
另外,山东调整夏季高考命题内容和方式。根据国家关于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省份的要求,在2015年外语科目使用全国卷的基础上,我省夏季高考自2016年起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科目,2018年起语文、数学科目使用全国卷。
山东新高考中的“3+3”模式,第一个“3”指语文、数学、外语,第二个“3”是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成绩。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表示,夏季高考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强化了高校和考生的选择性,突出了综合素质评价的作用,是高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
张志勇在解读时说,学生选考的3科怎样搭配,是要看高校所制定的对等级考试科目组合的要求。据悉,高校根据招生专业(类),对纳入高考录取的等级考试科目的组合方式提出要求,同时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提出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办法,相关要求和使用办法实施前,须提前2年向社会公布。“比如,学生报考物理专业,那么学生填报的学校都是物理专业有优势的学校。将来一所学校不可能只有一条分数线,而是根据专业不同出现不同的分数线。”张志勇表示。
“这次改革还提出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的参考,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张志勇说,一是考试成绩有局限性,考试成绩主要反映学生的认知水平,但不能反映学生的行为表现,也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人才选拔标准应具有全面性,把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衡量人才,更有利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高校科学选才。
2
一本二本将“二合一”
本科招生 此次新高考改革中,高校招生录取改革变化很大。自2017年起,夏季高考实施招生录取批次改革和投档录取模式改革,本科段招生除提前批次外,实行同一批次录取。
这也就是说,从2017年高考起,山东高考保留提前批,一本和二本合并,以往人们口中的一批次、二批次以及一本二本的概念也将随之取消。合并本科批次后,所有的本科大学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生源,更加注重公平。解读
针对取消了一本二本,本科批次除提前批外进行合并,省招考院院长陈国前说,合并本科批次,淡化了对高校划分层次的观念,减少了对学校招生工作在人为和行政方面的干涉,更好地体现了学校招生的自主权,有利于形成高校公平竞争的环境。“有利于促进学校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形成学校品牌和专业特色,推进学校转型升级,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有力地推动高等教育发展。”
“增强了学生选择的自主性,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和高校,选择空间更大了,有利于学校选拔更适合本校的学生。”陈国前说,一本二本取消后,将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能够有效消除高中学校攀比一本升学率的现象,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3
志愿填报
由“学校+专业”变“专业+学校” 新高考中,高校志愿填报出现了重大变化。山东规定,自2020年起招生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和招生录取方式。探索实行考生一档多投、多次选择的投档模式,增加高校与考生之间双向选择机会。据悉,长期以来,高校招生实行“学校+专业”的志愿填报和录取模式。高校按照考生填报的学校志愿,先选择相应批次的高校投档,再依据专业计划缺额情况调剂录取,使得一些所谓的名牌高校的弱势专业也能招到好学生,学生对专业的兴趣爱好无从体现,专业选择权也很难保证。解读
省教育厅巡视员宋承祥解读说,改革后,实行“专业(类)+学校”志愿填报模式,考生既可以报考同一个高校中的不同专业(类),也可以是不同高校的同一专业(类),还可以是不同高校不同专业(类),拥有了更多选择权,也增加高校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机会。
“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和特长,以专业为导向,先选定自己喜欢的专业,再选择高校。”宋承祥说,这种模式一是解决了将学校选择放在首位,被迫选择自己不太感兴趣的专业的问题;二是贴合了考生的人生规划,更好地尊重了本人的专业取向和兴趣爱好,有利于考生的成长与发展;三是这种模式也将促使高校科学定位,更加注重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多办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形成学校品牌和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高等学校办学质量。
4
高职(高专)
建立普高生
职业适应性测试 按照《方案》规定,自2017年秋季入学新生开始,报名参加高职(高专)单独招生和综合评价招生的普通高中学生,应参加职业适应性测试。按照有利于选拔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明确测试内容,科学设计测试标准和测试方式。2016年9月前出台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试指导意见。各招生院校根据人才选拔的要求,结合各自特点和实际,研究制订具体实施办法及测试结果的使用要求,并及时向社会公布。解读
省教育厅解读说,建立普通高中职业适应性测试制度的目的有四个方面:一是适应人才多样化发展的要求,针对普通高中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而采取的综合评价招生的一项创新举措;二是有利于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职业倾向,满足发展需要,规划和发展好自己的人生职业生涯;三是可以更好地为高职(高专)院校选拔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重要依据;四是引领高中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
据悉,普通高中学生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可用于高校招生录取使用,高中学生报考高职单独招生或综合评价招生,需参加招生院校组织的职业适应性测试,由招生院校根据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合格考试成绩和职业适应性测试结果,参考综合素质评价信息,择优录取。
5
学业考试
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 根据“3+3”的考试模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原来俗称为高中会考)将告别原来“鸡肋”的窘境,不仅与高中能不能拿到毕业证相关,也与能否升入大学紧扣,高中会考的地位提高。
《方案》规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考试和等级考试。合格考试是学生毕业的主要依据,覆盖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所有科目,成绩以“合格”或“不合格”呈现;等级考试科目根据国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设定,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纳入高校招生录取。
考试由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管理,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具体实施,各科目试题由我省自行命制。依据课程标准学确定考试难度和区分度,统筹协调课程进度和考试时间安排,逐步实现考试向不同年级学生开放,增加学生的考试机会。2016年9月前出台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解读
省教育厅解读说,本次改革进一步完善了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突出了学业水平考试的重要性,强化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使用。就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来说,其主要目的:一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每一门课程,全面提高综合素养,避免严重偏科现象。二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计入高校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扬长避短,自主选择。三是能加强高中教学质量的监测力度,通过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改革引领高中学校强化学科课程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四是促进高校科学选拔人才,高校可以针对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设置招生录取科目要求。
建立和强化学业水平考试制度也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一是考试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和等级的方式呈现。除了进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的科目以外,其他学科达到了国家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考试合格即可。第二,记录高校录取总成绩的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可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根据高校的要求自主选择,可以扬长避短,这给了学生更大的选择权。第三,每门课程学完即考,称之为“一门一清”,这么做可以减轻学生集中备考和考试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负担。
6
选拔创新
探索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 在新高考的招生录取方式上,山东也将在高校人才选拔方式上创新。根据《方案》,自2016年起,在部分中央部属高校和办学水平较高的省属本科高校,选择部分专业开展综合评价招生改革,探索“统一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学校考核(综合素质评价+面试)”的招生方式。
高校依据考生的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学校考核成绩,按比例形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这是我省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方式改革的重大突破。解读
据左敏介绍,这种方式目前只在山东省域的高校实施,涵盖山东大学等教育部直属高校以及一些省属高校。这种方式具体如何操作?省教育厅表示,这种招生录取方式概括起来说,就是“3+3+学校考核(综合素质评价+面试)”,即3门统一考试科目(语数外)、3门考生自选的等级考科目以及考生“高中阶段的综合素质评价+面试”成绩。试点高校依据考生的统一高考成绩、依据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依据学校考核成绩,按比例形成综合成绩,择优录取。综合评价招生突出了招生录取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使用,注重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扩大了高校招生录取的自主权。
开展本科高校综合评价招生试点,要求高中学校将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社会实践等内容以指标的形式呈现出来,建立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与平台,明确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程序。高等学校招生录取过程中要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性表现和标志性成果进行考核、分析,以面试等有效的分析方式将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信息转化成为等级或成绩,或者以测评的方式形成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成绩,并在考生总成绩中占一定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