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海建
面对13亿人口的基数,指望群众都“火眼金睛”起来,无异于对诈骗放任自流。用最笨的办法治最狡猾的电信诈骗,多一点提醒、多一点关心——哪怕工作是重复的、琐碎的,人命关天的惨剧,也许会少一点。 范银贵自杀的时候,身上仍穿着17年前结婚时,四姐给他做的一件灰白格子西服。这个甘肃天水秦安县的乡村教师,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节俭积攒了23万元。原本准备买房的钱,成了电信诈骗的“肥肉”:一个操着蹩脚普通话的男人自称警察,说范银贵账户涉嫌洗钱,要冻结全部资金。胆小内向的范银贵轻信了,分两次给对方转去了全部积蓄。(5月22日澎湃新闻)
一场骗局一条命。说人性弱点也好,骂骗子无良也罢,最原始的电信诈骗,在我们身边,依然有着最辽阔的市场。
有案可稽的数据是:2015年,全国电信诈骗发案59万余起,被骗走222亿元,其中有100多亿诈骗赃款被卷入台湾地区。没有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也没有所谓“新式杀手锏”,就是威逼恐吓,就是让你慌里出乱,但,倾家荡产的例子、家破人亡的悲剧,仍层出不穷,令人唏嘘喟叹。
电信诈骗,就如此难治吗?有两个问题令人如鲠在喉:一则,面对久治不愈的电信诈骗,运营商该担何责?本质上说,运营商与骗子的关系,就如淘宝与假货的关系一样,既然后者有明确的平台责任要履行,那么,电信运营商要不要承担电信诈骗的连带责任?二则,防治电信诈骗,基础工作无懈可击了吗?前几日有新闻称,“苏州一社区模拟电信诈骗测试,11位老人4位上钩”,及至眼下的“甘肃一乡村教师被骗光购房款后自杀”……皆说明反电信诈骗宣传在不少基层地带,仍显得“大而无当”。最简单的,比如能否拜托一天到晚连垃圾短信都拦截不了的运营商们,每周提醒一次用户,陌生链接不要点击、公检法等电话绝不会让人汇款等,不要总是出事了摊手耸肩装无辜。一句话,提速降费可能比较肉疼,防诈骗尽到告知义务,究竟是多难的事情呢?
面对13亿人口的基数,指望群众都“火眼金睛”起来,无异于对诈骗放任自流。眼下来看,与电信诈骗斗智斗勇这么多年,似乎已没什么“大招”可放,倒是林林总总的悲剧,多指向“笨方法”的阙如——假设乡村教师范银贵在学校能经常接受防电信诈骗的公益宣传,或者在手机短信里隔三差五收到治理电信诈骗的公益提醒,那么,就算他再“胆小内向”,何至于毫不迟疑就上了骗子的当?
生活没有假设,工作亟待反思。治理电信诈骗就像检测地沟油,似乎成了跨世纪的难题。但,相较于数百亿的损失,用最笨的办法治最狡猾的电信诈骗,多一点提醒、多一点关心——哪怕工作是重复的、琐碎的,人命关天的惨剧,也许会少一点、再少一点。
半岛网辣蛤蜊评论(
http://news.bandao.cn/lagala/)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半岛网-半岛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