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机场潘超:安全"护航"抵青飞机百万架次

2016-06-08 07:42   来源: 青岛早报 手机看新闻 半岛网 半岛都市报

小字体大字体

  



  4.1万小时现场调度零差错、5110天运行指挥零事故,14年来,总计100余万架次航班经他和他的指挥团队的手安全飞抵青岛机场;2005年及2006年连续两年获评青岛机场先进个人、2008年在奥运保障中因表现突出获评青岛机场奥运保障先进个人、2011年荣获青岛机场先进党员及山东省春运先进个人称号……

  现任青岛机场运行指挥中心品质管理室副经理的潘超,他的工作轨迹就像一个大数据库,每项工作都可以从量化数字中找到痕迹,而这一个个毫无表情的严谨数字背后,无一不生动地展示着潘超对工作的刻苦努力。

  刻苦:

  14年用完70本工作笔记


  2003年,潘超进入青岛机场工作,刚开始一直任职于运行指挥中心,他凭借着刻苦的钻研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岗位上迅速成长起来,短短6年就成为主指挥员兼带班班长,2009年光荣成为中共党员。2015年4月,运行指挥中心品质管理室成立,潘超凭借优秀的成绩再次晋升为品质管理室副经理。

  可以说,机场的运行指挥中心就是机场的“大脑”,担任着所有航班的起降指挥工作,各个地面保障单位都要在指挥员的统一指挥下才能如行云流水般高效而又精准地进行作业保障。这个岗位就是机场这个大“机器”上最核心的那个部件,责任重、压力大,指挥员每天要面对的工作量及安全压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而潘超一干就是14年。

  “零差错”意味着事无巨细地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项任务。潘超上岗时随身携带的工作记录本是机场统一配发的,16开、60页一本,基本两三个月就要更换一本,14年来竟用掉了70本之多,而在其他部门,这样一本工作日志基本够用半年。细翻他的工作记录,记者发现所有的大小事项,无一不有数据,有记录、有时间节点、有处置经过,这一本本被字迹填满的工作记录本清晰地展示了潘超的成功秘诀。

  应急:

  紧急备降救回乘客


  突发事件的处理最能体现一个指挥员的水平,而潘超就用自己的严谨和娴熟的业务能力赢得了所有人的信赖。2012年12月17日20时,降雪导致了机场跑道情况低于起降标准。“如果机场关闭,将造成多架次的航班无法落地,以及航空公司的经济损失。”时任带班班长的潘超这样分析了当时的情况,他在看到所有的气象数据后,做出了通过航班间隙进行跑道吹雪的精准判断,确保了当夜全部航班正常降落,没有任何航班备降其他机场。

  “我记得2015年2月5日、6日,时值春运,青岛机场受大雾影响,早出港航班全部延误滞留,现场混乱、旅客情绪一触即发。为了能让大家都及时赶回家过年,我们全体指挥员全力以赴,使得机场当天航班保障工作有序进行,未发生因航班延误造成的不良影响,现在想想都捏了一把汗。”潘超回忆说。

  从业14年,说起一些突发事件,潘超都记忆犹新,这些工作瞬间都极大地考验了他的工作能力。“去年5月23日20时15分,恰逢青岛机场航班保障高峰时段,当时正在值班的我接到站调通知:CZ6762由沈阳飞往宁波的航班上一名旅客突发心脏病,需要紧急备降。”潘超听到这一消息,沉着应对,根据机场当天起降方向,建议将该航班安排在最靠近飞机滑进的机位,缩短了飞机滑行时间。该航班落地后,仅仅用了3分钟就滑到停机位,为病人争取到了宝贵的抢救时间。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是对机场保障工作的真实写照。几分钟的差池、小数点的微弱变化在外行人看来也许微不足道,但在民航系统中的从业人看来,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偏差都将是一次保障失误。

  潘超说,他从入职那天开始,心里就架起了一杆秤,对航班起降时间,对岗位流程操作的精准执行,都是他的信条,多年来始终如一日。

  传帮带:

  培养新一代不遗余力


  在成为青岛机场品质管理室副经理之后,潘超担起了培养新一代指挥员的重任。他带领着一批新的指挥员,从理论知识到日常工作,大到突发情况的处置,小到每一个电话的接听、每一次与机组的通话,他都会亲自指导,新指挥员的每一个动作他都能展开讲解,延伸出去。他成为一代新人眼里的标杆和榜样,他的思想也在影响着周围的新老同事。

  换了岗位的他并没有停止前行的脚步,在品质管理岗位上,他依然在不断探索,努力实践。潘超发现外场财务签单还是古老的纸质模式,要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精力进行数据的填写和核对,于是他联系技术部门,计划从新的AOC指挥系统入手,实现签单作业流程电子化。有了思路后他大胆实践,通过多次测试终于完成改造,困扰科室多年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品质室的员工都对他们这个新经理竖起了大拇指。

  在与同事相处时,他总是以“与人为善”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在参加组织活动时,他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我就是一个在不断前进的人,党旗上鲜艳的红色照亮着我的旅途,这样我就不会迷失。”潘超觉得自己要走的路还很长,工作中有无数的挑战和机遇在等待着他,工匠精神之于他就是常怀谦卑之心,努力刻苦,把每一步都踏实走好。 记者 景虹 摄影报道


热门推荐

房产 | 旅游 | 教育